简答题

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细菌性烂鳃病是由粘球菌侵入鱼的鳃部引起的。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白,鳃把和鳃丝附着污泥和粘液,鳃盖骨表皮充血或溃烂,体色变黑,头部尤为明显,故又称“乌头瘟”。此病多发生于青、草鱼中,常与肠炎病、赤皮病并发。每年4─10月是发病期。
防治方法:发病季节前定期在食场用漂白粉挂袋预防。用竹篾编成篓子或用塑料袋钻小孔,每袋(篓)装放漂白粉2─3两,沉于水下,每个小食场挂3─6个即可;发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泼洒,或用20克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每2天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淡水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烂鳃病等。

    填空题查看答案

  • 患细菌性烂鳃病的病鱼鳃盖内表面充血、出血,中间腐蚀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透明小窗,俗称“()”。

    填空题查看答案

  • 细菌性肠炎病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用大黄氨水液来防治细菌性烂鳃病,1kg大黄应在()的氨水中浸泡12~24小时。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简述烂鳃病的形态和繁殖。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简述烂鳃病的治疗方式。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简述烂鳃病的诊断方式。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简述烂鳃病的流行情况。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