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材料二: 太史令南阳张衡对曰:“……中间以来,妖星见于上,震裂著于下,天诫详矣,可为寒心。明者消祸于未萌。今既见矣,修政恐惧,则祸转为福矣。”——《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三: 张衡的仪器叫“候风地动仪”。为什么是“候风”?古人认为,地震是因为阴阳两气相搏而成。我们现在的科学认为是地壳板块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地震。……既然有气的变化,那么就会产生风,所以它叫候风。张衡做的装置就是来测定气的变化的,气的变化就是风,那么哪个地方有地震,哪个方向就有气的变化。就有风来,就可以测到。当然这个“风”还是跟震动有关的。“阴阳气”是用一种物理的概念而不是神秘的概念来解释地震,应该说是当时的科学。——孙小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评价张衡在科学研究中的认识视野。

正确答案

张衡的科学研究受到当时迷信观念的影响,有一定的迷信和不合理的成分;但张衡的研究以当时的认识水平为基础,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要用历史的眼光进行评价。

答案解析

评价张衡在科学研究中的认识视野,应注意审题,限定项“科学研究”。一分为二地分析,他能够以当时的物理概念“阴阳气”来解释地震,制造出地动仪,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另一方面材料二反映出他的认识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有一定的不合理成分。
相似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材料二: 太史令南阳张衡对曰:“……中间以来,妖星见于上,震裂著于下,天诫详矣,可为寒心。明者消祸于未萌。今既见矣,修政恐惧,则祸转为福矣。”——《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三: 张衡的仪器叫“候风地动仪”。为什么是“候风”?古人认为,地震是因为阴阳两气相搏而成。我们现在的科学认为是地壳板块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地震。……既然有气的变化,那么就会产生风,所以它叫候风。张衡做的装置就是来测定气的变化的,气的变化就是风,那么哪个地方有地震,哪个方向就有气的变化。就有风来,就可以测到。当然这个“风”还是跟震动有关的。“阴阳气”是用一种物理的概念而不是神秘的概念来解释地震,应该说是当时的科学。——孙小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材料二: 太史令南阳张衡对曰:“……中间以来,妖星见于上,震裂著于下,天诫详矣,可为寒心。明者消祸于未萌。今既见矣,修政恐惧,则祸转为福矣。”——《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三: 张衡的仪器叫“候风地动仪”。为什么是“候风”?古人认为,地震是因为阴阳两气相搏而成。我们现在的科学认为是地壳板块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地震。……既然有气的变化,那么就会产生风,所以它叫候风。张衡做的装置就是来测定气的变化的,气的变化就是风,那么哪个地方有地震,哪个方向就有气的变化。就有风来,就可以测到。当然这个“风”还是跟震动有关的。“阴阳气”是用一种物理的概念而不是神秘的概念来解释地震,应该说是当时的科学。——孙小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材料二: 太史令南阳张衡对曰:“……中间以来,妖星见于上,震裂著于下,天诫详矣,可为寒心。明者消祸于未萌。今既见矣,修政恐惧,则祸转为福矣。”——《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三: 张衡的仪器叫“候风地动仪”。为什么是“候风”?古人认为,地震是因为阴阳两气相搏而成。我们现在的科学认为是地壳板块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地震。……既然有气的变化,那么就会产生风,所以它叫候风。张衡做的装置就是来测定气的变化的,气的变化就是风,那么哪个地方有地震,哪个方向就有气的变化。就有风来,就可以测到。当然这个“风”还是跟震动有关的。“阴阳气”是用一种物理的概念而不是神秘的概念来解释地震,应该说是当时的科学。——孙小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侍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焚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 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议修《明史》,特开“博学鸿儒科”,以延揽人才。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黄宗羲闻知后即致书陈锡嘏表示感谢,说如果让他“待诏金马”,无异于“断送老头皮也”。 康熙十九年,黄宗羲年已七十一岁,徐元文(顺治十六年状元,官至户部尚书)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 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康熙九年探花,官至刑部尚书)的一封信中写道: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有什么现实意义?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后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中外古籍出版社) 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后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中外古籍出版社)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后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中外古籍出版社)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后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中外古籍出版社)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