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某中学高三(9)班学生对“就业”这一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如下信息:材料一:三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择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自主规划自己的职场生涯。 同学乙:我要找一份很体面的工作,最好是国家公务员,不能让别人瞧不起。 同学丙:只要能给我安排一个比较固定的工作,没有失业之忧,我就心满意足了。 材料二:“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指出,要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据有关部门预测,随着尝试进程的加快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从2006年至2015年,全国城镇每年总共需要提供2400万个就业岗位。 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该班同学为什么要选择“就业”这一课题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正确答案
①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源泉。
②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③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④我国就业面临严峻形势:人口多、劳动力总量大;但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不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