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2 个小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材料二:
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农事情况。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唐朝《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的运行规律,系统周密。元朝《授时历》取“敬民授时”之意,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编自新浪网

简答题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和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特点:日本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努力摆脱传统,不断西化。
中国历法以服务农事为中心;历法水平领先世界。

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可以得出明治维新的特点为日本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努力摆脱传统,不断西化;
依据材料“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农事情况”可以得出中国历法的特点为中国历法以服务农事为中心;历法水平领先世界。
简答题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与中国古代历法发展在原因上有何主要异同。

正确答案

异:日本是为了“文明开化”,引进西方文明改造日本传统文化。中国是为了促进封建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都是为了生产的发展调整历法。

答案解析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历法改革强调学习西方以改造日本的传统文化,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的历法则是以促进封建经济为出发点的,相同点:目的相同,二者都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