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1 个小题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问题。青山一道同风雨①“轻轻地握着你的手,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②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起,整个奔忙飞跑的中国,在尖利的防空警报声后停顿三分钟。七天前的同一时刻,一场特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神州上下,共此国殇。国殇是一场悲剧,然而,国殇更是一次空前的团聚。很久之前,诗人王昌龄这么写道:“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青山无法阻隔我们风雨同舟的携手,地域也不会隐没团结一心的中华民族头上那轮共有的明月。③一个人,一丝希望,一颗坚定的心。当救援部队在汶川大地震的废虚下救出被困60余小时的姑娘乐刘会时,在场的人们激动地哭了,而她却没有哭。“我相信有人会来救我的,一定会,我相信你们!”从未掉过一滴眼泪,这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缈龄女子始终微笑着,紧紧拉着救援人员的手。一双手和十几双手紧紧地交握,这是一个灾民与她的救命恩人们最质朴也最真诚的团聚。五千米的高空有多高?问起参加救援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会告诉你:五千米是我们能否拉住受灾人民的手的距离,是生与死的距离。五千米,这个国际专业领域深感不可能执行的跳伞高度,被解放军空降战士抛在脑后。拨不开汶川上空连天蔽日的迷雾,但他们必须拨开震区人民心上的乌云。就这样,“人民的军队”从五千米的高空降下,给灾区断绝天日、与世隔绝的乡镇带去了救命的福音。村人们激动地说:“解放军来了!”这壮烈的一幕便不只出现在革命战争年代,这是一地乡民与国家之间最动人的团聚。④海洋曾把世界割裂成对立的区域,而今天海洋再不能阻断世界的爱心汇聚到一起。这爱心来自东邻日本每一个便利店前的捐款箱,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遍及各州的慈善机构,来自大陆西岸那些并不富有的亚非国家一笔笔友谊的捐款……中国和某些国家因意识形态而产生的分歧,在灾难面前湮没成沙,随着飞机和航船源源不断地向着中国的东方而来,这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心最盛大的团聚。⑤怆然灾难,古来有之。然而历史由古至今,谁可曾见过这般撼天动地、凝聚人心的团结?《史记》中有云,民与民同心,则家安之;君与民同心,则国兴之。在今天,则是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又何愁家不安、国不兴?⑥青山一道,我们同历风雨共团聚;而将五洲四海的人心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是这样一种期望: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享太平!

简答题1

1.请找出第③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和第④段中的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2.简要评价这篇作文的优点,用讲授法帮助学生构思此话题。

正确答案

1.错别字:③段中“虚”改为“墟”,“缈”改为“妙”。病句:④段中“随着飞机和航船源源不断地向着中国的东方而来”改为“各种爱心捐赠随着飞机和航船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的中国而来”。2.全文见解新颖,内容集中,思路清晰,材料丰富。文章语言流畅,巧妙融合现代歌词、古代诗文、现实场景于一炉,“青山无法阻隔我们风雨同舟的携手,地域也不会隐没团结一心的民族头上那轮共有的明月”“五千米是我们能否拉住受灾人民的手的距离,是生与死的距离”“拨不开汶川上空连天蔽日的迷雾,但他们必须拨开震区人民心上的乌云”等文句既饱含深情又文采飞扬,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构思作文时,应在以下方面下功夫:(1)逐段、逐句审读试题材料,明确立意角度。“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是对事件背景的交代,也是在告诉考生:汶川地震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那么,人类该如何面对灾难?防灾的意识、自救的常识等均在可写之列。“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这是党和国家领导入应对灾难时重要的指导思想,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性关怀由此得到充分体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入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说的是最高领导入心系灾民、身先士卒、反应迅速、奋不顾身。“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救援工作体现出无所畏惧的勇气、八方支援的美德、震撼人心的责任意识以及可贵的国际主义精神。“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这段文字涉及面更广,包括崇高的职业道德、舍生忘死和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坚韧的意志力和顽强的求生欲望,等等。“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显示出关键时刻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血肉相连、戮力同心、共克时艰。“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启示我们爱的表达有多种方式,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但尽力而为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一番“条分缕析”,我们就能选准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2)力避空谈泛论,力求个性鲜明。前面已经提到,试题材料具体,学生可从不同的侧面阐释大地震带来的震撼、对内心造成的冲击等。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要找到一个恰当的突破口,尽可能想人之所未想,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比如从党和国家领导入的角度人题,可联系总书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题词、温总理“多难兴邦”的题词拓展文思,或者集中写“总理语录:直抵人心的感动”;又如把立意放在“爱心”上,用人间之爱、人性之爱、人情之爱诠释抗震救灾中的奉献、付出乃至牺牲(可拟题“废墟中彰显人性的光辉”);再如专论“举国哀悼”的价值与意义--教诲我们的是关乎生命的真理和世界的智慧,让我们认识到人性的内涵,以及我们每个具体的人与人性的关系。从文体与写法上看,一是可写成时事短评,可拟题“灾难中见证公民社会的成长”“吹响灾区重建的集结号”“一个民族要有超越灾难的情怀”“大地震带来的精神财富”“抗震精神是中国崛起的标志”等;二是可记叙、抒写自己对灾难的关注;三是可发挥想象、转换角色,以受灾群众(或救援官兵、志愿者)为第一人称自述故事,描写撼人心魄的场景。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以下是对这一教学现象的看法,其中不准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完成问题。某初中语文教师,在执教臧克家的《老马》时,要求学生用两个成语概括“老马”的形象。这个设计相当不错,因此激发了学生的解答欲望,短短2分钟里,提出了10多个成语,什么“逆来顺受”“精疲力竭”“百折不挠”“负重致远”“心地善良”“心力交瘁”“槁项黄馘”(此成语笔者课后查了词典才解其意,觉得十分贴切),结果都被教师一一否定,最后教师公布答案:忍辱负重,忠厚善良。而且要求学生必须记住。有专家问执教的老师:“你们不是在搞‘多元教学’的课题吗?为什么学生说出那么多成语,你都不予肯定呢?”该教师坦承道:“研究归研究,做归做,解读可以‘多元’,但答案只有一个。我不能让学生冒‘多元’风险。”他又补充了一句:“你别看现在大家都在喊‘多元教学’,真正能做到的依我看一个都没有。”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完成问题。某初中语文教师,在执教臧克家的《老马》时,要求学生用两个成语概括“老马”的形象。这个设计相当不错,因此激发了学生的解答欲望,短短2分钟里,提出了10多个成语,什么“逆来顺受”“精疲力竭”“百折不挠”“负重致远”“心地善良”“心力交瘁”“槁项黄馘”(此成语笔者课后查了词典才解其意,觉得十分贴切),结果都被教师一一否定,最后教师公布答案:忍辱负重,忠厚善良。而且要求学生必须记住。有专家问执教的老师:“你们不是在搞‘多元教学’的课题吗?为什么学生说出那么多成语,你都不予肯定呢?”该教师坦承道:“研究归研究,做归做,解读可以‘多元’,但答案只有一个。我不能让学生冒‘多元’风险。”他又补充了一句:“你别看现在大家都在喊‘多元教学’,真正能做到的依我看一个都没有。”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以下某教师的教学随笔(片段),阅读后清完成后面的问题。借助流行歌曲来营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作品的魅力。所以我在教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教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播放了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听”的形式,让学生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理解文本意境,沉浸于文本营造的美好氛围中,从而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问题。忧伤的周末①当我们做完最后一道作业题,班主任突然宣布:“明天周末,放假!”全班顿时欢呼雀跃,“耶”声一片。我猛然记起自从进入初中以后,就整天沉浸在紧张的学习中,很少有过属于自己的周末了。②我决定利用这个周末放假时间,回乡下一趟,去看看久别的奶奶。③到了奶奶的老宅院,轻轻推开那道柴门。奶奶正在烧火做饭,听到声音的她“哦”了一声,一见是我,显出意外的喜悦,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奶奶穿着粗布衣裤,显得又矮又瘦,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仿佛一阵风就会把她吹倒。奶奶依旧这般质朴,只是人沧老了许多。④到奶奶家只是心血来潮,忽然发现已经几年没有见她了。两家离得并不太远,我和爸妈住在县城,奶奶住在乡下。奶奶腿脚不方便,很少来我家,父母一度要求她到我家去住,可奶奶总觉得还是老宅院好,生活几十年了,怎么也不愿意离开。⑤坐在奶奶身旁,看见奶奶那满头白发,心中生出一丝莫明的酸楚,自从到县城上学以后,我已失去了儿时对她的依恋,以至于几年也没有怎么相见。望着炉膛里忽明忽暗的余火,我一下子拾起了儿时的感觉,那时,我们围坐在炉灶旁,奶奶总爱一边给我们讲故事,一边烤红薯给我们吃。她在炉火下放两个红薯,不时用手去摸一下,待烤软了,便轻轻剥开,给我们慢慢舔吃。为此,我和弟妹们曾经常发生争夺红薯的“战争”……⑥如今物依旧,红薯也依旧如此香甜,但身边除我和奶奶外,已空无一人。晚风习习,吹起了童年的往事,再也没有了儿时的欢乐与幸福。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再也无法回来了。我仰望天空,心中一片惆怅、失落……这,是一个忧伤的周末。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问题。忧伤的周末①当我们做完最后一道作业题,班主任突然宣布:“明天周末,放假!”全班顿时欢呼雀跃,“耶”声一片。我猛然记起自从进入初中以后,就整天沉浸在紧张的学习中,很少有过属于自己的周末了。②我决定利用这个周末放假时间,回乡下一趟,去看看久别的奶奶。③到了奶奶的老宅院,轻轻推开那道柴门。奶奶正在烧火做饭,听到声音的她“哦”了一声,一见是我,显出意外的喜悦,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奶奶穿着粗布衣裤,显得又矮又瘦,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仿佛一阵风就会把她吹倒。奶奶依旧这般质朴,只是人沧老了许多。④到奶奶家只是心血来潮,忽然发现已经几年没有见她了。两家离得并不太远,我和爸妈住在县城,奶奶住在乡下。奶奶腿脚不方便,很少来我家,父母一度要求她到我家去住,可奶奶总觉得还是老宅院好,生活几十年了,怎么也不愿意离开。⑤坐在奶奶身旁,看见奶奶那满头白发,心中生出一丝莫明的酸楚,自从到县城上学以后,我已失去了儿时对她的依恋,以至于几年也没有怎么相见。望着炉膛里忽明忽暗的余火,我一下子拾起了儿时的感觉,那时,我们围坐在炉灶旁,奶奶总爱一边给我们讲故事,一边烤红薯给我们吃。她在炉火下放两个红薯,不时用手去摸一下,待烤软了,便轻轻剥开,给我们慢慢舔吃。为此,我和弟妹们曾经常发生争夺红薯的“战争”……⑥如今物依旧,红薯也依旧如此香甜,但身边除我和奶奶外,已空无一人。晚风习习,吹起了童年的往事,再也没有了儿时的欢乐与幸福。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再也无法回来了。我仰望天空,心中一片惆怅、失落……这,是一个忧伤的周末。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