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3 个小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
材料二:
如图,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吴民生齿最烦,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往者税务初兴,民咸罢市。孙隆(明万历年间司礼监太监,监理税务)在吴日久,习知民情,分别九则,设立五关,止榷行商,不征坐贾,一时民心始定。然榷网之设,密如秋荼,原奏参随本地光棍,以榷征为奇货,吴中之转贩日稀,织户之机张日减,加以大水无变,穷民之以织为生者,岌岌乎无生路矣!”——《明实录》卷三百六十一《明神宗实录》

简答题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皇权得以加强的具体措施。

正确答案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控制
清朝:设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答案解析

明清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君权:
明初废丞相,后设内阁;
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控制;
清朝设军机处,皇权发展到顶峰。
简答题2

根据材料二明代中期税收结构的变化和材料三分析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怎样的一种经济特征?这种经济特征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

正确答案

经济特征:明代中期工商杂税的增长并成为税收的主要支柱,以及材料三当中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反映了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趋势:缓慢发展
原因: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与海禁政策;关卡林立和征收重税;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小农经济及传统的买田置地的观念。

答案解析

从材料二的图示可以看出明代中期工商杂税的增长并成为税收的主要支柱;材料三中“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简答题3

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之间存在什么必然联系?

正确答案

材料二、三所反映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因而明清时期的专制君主为维护封建统治必然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解析

材料一中明清之际君主专制的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相似试题
  • 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材料二: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材料三: 欲致吾之知,在极物而穷理也。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宋)朱熹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材料二: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材料三: 欲致吾之知,在极物而穷理也。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宋)朱熹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材料二: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材料三: 欲致吾之知,在极物而穷理也。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宋)朱熹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材料二: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材料三: 欲致吾之知,在极物而穷理也。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宋)朱熹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学会把课本中的文字知识用图表、材料等多种方式呈现,是会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重要标志。请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并回答问题: 图三中的政治结构设计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哪一朝代?为了维护这一设计,这一朝代的统治者采取了何种政治措施以加强皇权?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民主的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清·乾隆(1735-1795在位) 材料二: 材料三: 英国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派领袖担任,议会可罢免首相,二者互相牵制,只要能保住议会多数党的地位,首相可联任。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民主的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清·乾隆(1735-1795在位) 材料二: 材料三: 英国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派领袖担任,议会可罢免首相,二者互相牵制,只要能保住议会多数党的地位,首相可联任。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