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的“理性”与18世纪的“理性”有何不同?
简答题查看答案
公元11世纪的英国神学家安瑟伦提出了上帝存在的(),由此开创了对信仰问题进行理性论证的风气。
填空题查看答案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这是欧洲17世纪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它的出现是君主专制制度和历史过渡时期的需要,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作为基础,文化上,它推崇并模仿古希腊文学。它创作原则最主要是以理性来控制感情,把理性作为文学创作和评论的最高标准,因此它是一种崇尚“理性”的文学。
简答题查看答案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基督教在17世纪采取了一种新的信仰形式,它把上帝置于自然之上和自然之外,上帝一次性地创造了自然界之后,就不再干预自然界本身的运动。这种信仰形式就是()。
填空题查看答案
17世纪()文学在西方文学史上占一个很特别的地位,它是贵族阶级及早期资产阶级混合的文学,是理性第一的文学,是高贵典雅的文学,是很风格化、规范化的文学,是以古典文学及《圣经》为土壤的文学。
单选题查看答案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哲学基础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科学理性真正在中国的确立是在什么时期?()
单选题查看答案
感伤主义文学是18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在欧洲产生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的一种文艺思潮,这种文学思潮因排斥理性、崇尚感情,有时也被称为()。
填空题查看答案
“体现在哲学上,是‘元话语’的失效和中心性、同一性的消失;体现在美学上则是传统美学趣味和深度的消失,走上没有深度、没有历史感的平面,从而导致‘表征紊乱’;体现在文艺上则表现为精神维度的消逝,本能成为一切,……,体现在宗教上,则是关注焦虑、绝望、自杀一类的课题,以走向‘新宗教’来挽救合法性危机的根源――信仰危机。”这是研究者描述一种文化思潮的一段话,这种文化思潮被称作:()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