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在我国,天然林面积达()hm2,人工林面积达()hm2才能称为森林。

A0.1,0.067

B0.2,0.1

C0.5,0.167

D1.0,0.5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一般森林火灾的烧林面积在()hm2以上不足100hm2范围内。

    单选题查看答案

  • 2003年春黑龙江省气候异常干旱,春季少雨,总降水量不足10毫米,导致食叶害虫天幕毛虫突发性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达100万公顷。主要发生在黑河市的嫩江县和爱辉区的人工林及天然次生林中。仅爱辉区就发生80万公顷,其中严重发生24万公顷,中度发生25万公顷,轻度发生30万公顷。虫口密度最高1521条/株,平均500条/株。主要危害杨树、柞树、桦树和果树。严重发生地块树叶全部吃光,幼虫并向农田转移。

    简答题查看答案

  • 2003年春黑龙江省气候异常干旱,春季少雨,总降水量不足10毫米,导致食叶害虫天幕毛虫突发性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达100万公顷。主要发生在黑河市的嫩江县和爱辉区的人工林及天然次生林中。仅爱辉区就发生80万公顷,其中严重发生24万公顷,中度发生25万公顷,轻度发生30万公顷。虫口密度最高1521条/株,平均500条/株。主要危害杨树、柞树、桦树和果树。严重发生地块树叶全部吃光,幼虫并向农田转移。

    简答题查看答案

  • 2003年春黑龙江省气候异常干旱,春季少雨,总降水量不足10毫米,导致食叶害虫天幕毛虫突发性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达100万公顷。主要发生在黑河市的嫩江县和爱辉区的人工林及天然次生林中。仅爱辉区就发生80万公顷,其中严重发生24万公顷,中度发生25万公顷,轻度发生30万公顷。虫口密度最高1521条/株,平均500条/株。主要危害杨树、柞树、桦树和果树。严重发生地块树叶全部吃光,幼虫并向农田转移。

    简答题查看答案

  • 2003年春黑龙江省气候异常干旱,春季少雨,总降水量不足10毫米,导致食叶害虫天幕毛虫突发性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达100万公顷。主要发生在黑河市的嫩江县和爱辉区的人工林及天然次生林中。仅爱辉区就发生80万公顷,其中严重发生24万公顷,中度发生25万公顷,轻度发生30万公顷。虫口密度最高1521条/株,平均500条/株。主要危害杨树、柞树、桦树和果树。严重发生地块树叶全部吃光,幼虫并向农田转移。如何进行防治天幕毛虫?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松毛虫是我国针叶树最主要的食叶害虫,纯松林的面积广是其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判断题查看答案

  • 2005年6月7日16时30分,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上团乡孟底沟,由于长达半年干旱,雷击起火,引发重大森林火灾。火灾地点在海拔2550~3800米的山坡上,山体平均坡度30°~45°,属高山狭谷地貌。8日16时20分九龙县林业局接到火情报告后,第一时间派出林业人员赶赴火场,对火情进行排查,并上报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立即组成扑火指挥部,县长于9日晨带领专业扑火队员和群众赶赴火场,指挥扑救工作。省林业厅副厅长及州林业局、气象局长等随即组成联合指挥部。12日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等也赶赴火场,指导扑救。扑救过程中按照“一保人员安全,二保村寨安全,三保国家森林资源安全”的原则,结合火场地形、火势、气象等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制定了扑打明火、砍伐隔离带和实施人工降雨等扑灭火灾的方案。在人工降雨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广大扑火队员克服火场海拔高、山势陡、气候干燥、缺水等各种困难,连续作战,最终取得胜利。此次火灾过火面积360公顷,2人受轻伤,出动专业人员及群众6384人次,飞机6架次,车辆155台,历时7天将火扑灭。

    简答题查看答案

  • 2005年6月7日16时30分,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上团乡孟底沟,由于长达半年干旱,雷击起火,引发重大森林火灾。火灾地点在海拔2550~3800米的山坡上,山体平均坡度30°~45°,属高山狭谷地貌。8日16时20分九龙县林业局接到火情报告后,第一时间派出林业人员赶赴火场,对火情进行排查,并上报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立即组成扑火指挥部,县长于9日晨带领专业扑火队员和群众赶赴火场,指挥扑救工作。省林业厅副厅长及州林业局、气象局长等随即组成联合指挥部。12日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等也赶赴火场,指导扑救。扑救过程中按照“一保人员安全,二保村寨安全,三保国家森林资源安全”的原则,结合火场地形、火势、气象等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制定了扑打明火、砍伐隔离带和实施人工降雨等扑灭火灾的方案。在人工降雨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广大扑火队员克服火场海拔高、山势陡、气候干燥、缺水等各种困难,连续作战,最终取得胜利。此次火灾过火面积360公顷,2人受轻伤,出动专业人员及群众6384人次,飞机6架次,车辆155台,历时7天将火扑灭。

    简答题查看答案

  • 2005年6月7日16时30分,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上团乡孟底沟,由于长达半年干旱,雷击起火,引发重大森林火灾。火灾地点在海拔2550~3800米的山坡上,山体平均坡度30°~45°,属高山狭谷地貌。8日16时20分九龙县林业局接到火情报告后,第一时间派出林业人员赶赴火场,对火情进行排查,并上报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立即组成扑火指挥部,县长于9日晨带领专业扑火队员和群众赶赴火场,指挥扑救工作。省林业厅副厅长及州林业局、气象局长等随即组成联合指挥部。12日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等也赶赴火场,指导扑救。扑救过程中按照“一保人员安全,二保村寨安全,三保国家森林资源安全”的原则,结合火场地形、火势、气象等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制定了扑打明火、砍伐隔离带和实施人工降雨等扑灭火灾的方案。在人工降雨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广大扑火队员克服火场海拔高、山势陡、气候干燥、缺水等各种困难,连续作战,最终取得胜利。此次火灾过火面积360公顷,2人受轻伤,出动专业人员及群众6384人次,飞机6架次,车辆155台,历时7天将火扑灭。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