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险范围过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自建国以来几十年,从国有企业扩大到集体企业,并在农村试行养老保险和推广合作医疗,成绩卓著。但就全国范围来说仍显得过于狭窄。从人口来说,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村人口基本上无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城市来说,享有社会保障待遇的只限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而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再一个时期内没有实行基本的保障制度;此外,占我国工业总产值半壁江山的乡镇企业至今未施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如此庞大的人口没有或缺乏社会保障,对于劳动者素质的保护,对于社会的稳定,对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无疑是不利的。
(2)国家、企业负担过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强调国家、企业在社会保险中的责任,而受保人一旦进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即可终身享受,无须有大的负担。下述三种情况使国家和企业不堪重负:一是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离退休人员大规模增长,退休金开支越来越大;二是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公费医疗支出十分庞大,加上管理不尽合理,浪费惊人;三是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迈不出步伐,企事业单位人满为患,生产效率低下,但平均型的福利费用却大幅度增长,入不敷出。
(3)个人积极性难以调动。我国社会保障的水准虽然不高,但对于受保人来说,从出生到死亡均可享受各种保障待遇,的确减少了人们的许多后顾之忧。然而这种保障制度,只与你是否在保障的范围内有关,一旦进入范围,与你个人的生产效率、对国家的贡献全然无关。久而久之,客观上助长了人们的懒惰行为。个人考虑的是如何多争取一些福利待遇,不争白不争,而很少考虑个人对企业的贡献。于是出现了公费医疗药品倒流入自由市场、你死我活地争夺企业住房、享受长期离休在外搞第二职业而企业效益无人关心的怪现象。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固然需要长期努力。但努力的基本方向是明确的,这就是:
第一,要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所谓市场经济,简而言之就使通过市场调节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就是要保证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如果我们的新制度既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又不能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那就会拖改革的后腿。在新的经济体制中,企业实施长的主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倒闭、兼并、组合等都是不可避免的。新的失业保险制度就要适应企业的变动,同时又能切实地保障职工的基本利益。这就需要制定职工基本生活费用标准,扩大享有失业费用的人员范围,建立劳动力市场等等。
第二,要调动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来看,光有单方面的积极性很难建成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过去施行的“大锅饭”做法,西方国家施行的“全民福利”,都有不少弊端。现在的主要做法是:在国家一个积极性上,加上集体和个人两个积极性。我国的公费医疗制度国权权由国家负担,后改为国家和企业共同负担,但长期缺少了一个个人负担,造成医药资源的 极大浪费。改革以后实行三方共同出资,建立医疗保障基金。其中个人出资部分在现有基础上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化将进一步提高,以改变国家、企业负担过重的不合理局面。同时开发保险公司的健康医疗保险项目,多渠道地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第三,要有更广的覆盖面。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前景应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社会成员的生活向高质量、更安全的方向迈进。我们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障项目还较单一,人员也不够宽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的内容将逐渐增多,受保的覆盖面将更大。我国目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还较少,将来要进一步扩大受保面,尤其要加快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彻底改变目前农村绝大部分人口尚无养老保险的不合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