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在小说创作上,叶绍钧经历了从“问题小说”向更广泛的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
在叶绍钧创作的初期,是以对普泛“爱”的人道主义的追求作为他写作的题旨的。如《阿风》、《寒晓的琴歌》等作品,就鲜明地表达了叶绍钧对于生活的爱心和人道主义的理想。叶绍钧拥有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在创作题材上,叶绍钧多取材于教育界的人和事,如小说《饭》,描写了一个穷愁寒苦的乡村教师的生活场景。作者对小说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表示了深刻同情,同时,也在作品中反映了凋敝破败的乡村教育现状,对现实社会有所揭露和批判。叶绍钧在同一创作题材领域中更侧重的是对于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描摹与揭示。这些作品所塑造的一系列在现实生活压力下变得委琐可怜的小知识分子形象,既真实生动,又寓含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如《校长》、《前途》、《外国旗》、《潘先生在难中》等。
除了教育界知识分子题材,叶绍钧还曾选取农村生活题材,对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农民的生活进行了表现。他的早期作品《这也是一个人》就是取材于农村社会,借一个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演示,表达出对于社会的强烈控诉和对被欺凌与被侮辱者的深刻同情。1925年以后,随着社会政治的向前发展,叶绍钧的创作也表现出了新的趋向。他的创作题材已不仅局限在知识分子题材知农村题材上,《夜》、《某城纪事》等作品拓展到时代革命的领域中,表现了叶绍钧在题材和思想
上的突破。尤其是《夜》一篇,描写了一个年老妇女,在作为革命者的女儿、女婿被反动派屠杀之后,她忍辱含悲,毅然挑起了抚养年幼外孙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