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927~193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益成熟的十年。这种“成熟”表现在() ①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②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 ③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1927~1936年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时期,在这期间相继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通过遵义会议妥善的解决了党内的矛盾和分歧。因此①②。故选B。③错误,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的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④错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7年。
【点评】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解决了党的内部矛盾和分歧,是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国情,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指导中国具体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发展到成熟的标志。也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相似试题
  •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学习】 材料一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主题二【变化】 材料二 在平等思想的影响下,叩头等繁复的旧式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继后又改为从西方传来的握手礼。“大人”“老爷”等称呼也改为“先生”“君”;政治思想相同的人之间互相称“同志”。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主题三【发展】 材料三 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仅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重工业的振兴等等,几乎每项对国家进步有关的事都在马不停蹄地齐头并进中。在1926-1937年,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 ——摘自《星岛环球网》 主题四【反思】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1941年时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为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据此可以看出历史评价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学习】 材料一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主题二【变化】 材料二 在平等思想的影响下,叩头等繁复的旧式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继后又改为从西方传来的握手礼。“大人”“老爷”等称呼也改为“先生”“君”;政治思想相同的人之间互相称“同志”。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主题三【发展】 材料三 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仅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重工业的振兴等等,几乎每项对国家进步有关的事都在马不停蹄地齐头并进中。在1926-1937年,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 ——摘自《星岛环球网》 主题四【反思】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1941年时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为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简答题查看答案

  •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学习】 材料一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主题二【变化】 材料二 在平等思想的影响下,叩头等繁复的旧式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继后又改为从西方传来的握手礼。“大人”“老爷”等称呼也改为“先生”“君”;政治思想相同的人之间互相称“同志”。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主题三【发展】 材料三 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仅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重工业的振兴等等,几乎每项对国家进步有关的事都在马不停蹄地齐头并进中。在1926-1937年,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 ——摘自《星岛环球网》 主题四【反思】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1941年时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为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简答题查看答案

  •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学习】 材料一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主题二【变化】 材料二 在平等思想的影响下,叩头等繁复的旧式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继后又改为从西方传来的握手礼。“大人”“老爷”等称呼也改为“先生”“君”;政治思想相同的人之间互相称“同志”。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主题三【发展】 材料三 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仅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重工业的振兴等等,几乎每项对国家进步有关的事都在马不停蹄地齐头并进中。在1926-1937年,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 ——摘自《星岛环球网》 主题四【反思】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1941年时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为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简答题查看答案

  •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学习】 材料一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主题二【变化】 材料二 在平等思想的影响下,叩头等繁复的旧式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继后又改为从西方传来的握手礼。“大人”“老爷”等称呼也改为“先生”“君”;政治思想相同的人之间互相称“同志”。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主题三【发展】 材料三 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仅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重工业的振兴等等,几乎每项对国家进步有关的事都在马不停蹄地齐头并进中。在1926-1937年,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 ——摘自《星岛环球网》 主题四【反思】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1941年时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为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简答题查看答案

  •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学习】 材料一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主题二【变化】 材料二 在平等思想的影响下,叩头等繁复的旧式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继后又改为从西方传来的握手礼。“大人”“老爷”等称呼也改为“先生”“君”;政治思想相同的人之间互相称“同志”。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主题三【发展】 材料三 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仅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重工业的振兴等等,几乎每项对国家进步有关的事都在马不停蹄地齐头并进中。在1926-1937年,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 ——摘自《星岛环球网》 主题四【反思】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1941年时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为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927年1月6日《大公报》在社评中说:“中国有赤化问题之发生,中国之耻也。”由此可知当时()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