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下列名言与该谚语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④“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本题材料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为:作一年的打算,没有比种植谷物更恰当的;作十年的打算,没有有比培植果木更恰当的;作终身的打算,没有比培育人才更恰当的。这启示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凡事要提前做好计划。①项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观点,体现的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④项中“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观点,强调的是事物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②③两项中的观点强调的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符合题意,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相关知识。
相似试题
  • 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19日出席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奥巴马引用中国谚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祝福两国,放眼未来。下列名言与该谚语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论证“谁是老师”运用哪种推理()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这体现了()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材料反映了道学先生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错误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不同的思想认识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时代要求,推动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反对用德礼刑政把“千变万化活泼之理,而执之以为一定不可易之物”,要求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他反对礼教的虚伪,还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今世所称好学深思之士,有两种:一则徒为本国思想学术界所窘,而于他国者未尝一涉其樊也;一则徒为外国学术思想所眩,而于本国者不屑一厝其意也。夫我界既如此其博大而深赜也,他界复如此其灿烂而蓬勃也,非竭数十年之力,于彼乎,于此乎,一一撷其实、咀其华,融会而贯通焉,则虽欲歌舞之,乌从而歌舞之?……不知己之所长,则无以增长光大之;不知己之所短,则无以采择补正之。 ——1916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请回答: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不同的思想认识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时代要求,推动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反对用德礼刑政把“千变万化活泼之理,而执之以为一定不可易之物”,要求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他反对礼教的虚伪,还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今世所称好学深思之士,有两种:一则徒为本国思想学术界所窘,而于他国者未尝一涉其樊也;一则徒为外国学术思想所眩,而于本国者不屑一厝其意也。夫我界既如此其博大而深赜也,他界复如此其灿烂而蓬勃也,非竭数十年之力,于彼乎,于此乎,一一撷其实、咀其华,融会而贯通焉,则虽欲歌舞之,乌从而歌舞之?……不知己之所长,则无以增长光大之;不知己之所短,则无以采择补正之。 ——1916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请回答: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不同的思想认识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时代要求,推动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反对用德礼刑政把“千变万化活泼之理,而执之以为一定不可易之物”,要求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他反对礼教的虚伪,还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今世所称好学深思之士,有两种:一则徒为本国思想学术界所窘,而于他国者未尝一涉其樊也;一则徒为外国学术思想所眩,而于本国者不屑一厝其意也。夫我界既如此其博大而深赜也,他界复如此其灿烂而蓬勃也,非竭数十年之力,于彼乎,于此乎,一一撷其实、咀其华,融会而贯通焉,则虽欲歌舞之,乌从而歌舞之?……不知己之所长,则无以增长光大之;不知己之所短,则无以采择补正之。 ——1916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请回答: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及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如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 ——摘自《梁启超年谱长编》 材料二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摘自梁启超《爱国论》 材料三 20世纪初,中国近代诗人蒋智由作《卢骚》云:“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民约开新义,君威扫旧骄。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请回答: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