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1 个小题

下面是教师的一次评价实录:师:同学们,这个学习质量评价表(见下表)中的每一项内容是什么意思,要求大家怎么做,我在开学初就和大家讲清了,你们已经明白了吧?生:明白了!师:好,现在我们就按照这个表中的各项要求,对大家进行一次客观的评价。请同学们对照表格逐项进行自评,根据自己的表现在A、B、C三个等级中选一项打上“√”。(每个学生都认真地自评。)师:现在前后两张桌的四位同学组成一个互评小组,先由每位学生讲述自评结果及理由,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也评出等级,并向被评人说出理由。生1:在参与这一项,我能做到基本发言,但还不主动。评价结果应是C。生2:我认为生1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还是比较主动的,比如,在前两天老师讲“你所了解的华盛顿”时,他是第一个发言的,并讲了许多华盛顿的故事。生3:我不同意生2的看法,生1有时不主动发言,比如,今天第三节课老师提的那个问题他会,但不主动去说。生4:咱们大致估算一下生1主动发言的次数多,还是不主动发言的次数多,然后我们综合起来,给他一个评价。其他三位同学最后达成共识,生1的评价结果是能发言,有时也很主动。生1:没想到我在大家心中有这么好的印象,以后我会继续努力的!师:大家评得很认真,下面把这个表收上来,课后我要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你们在表中“师评”这项里会看到详细评价结果的,并要求大家把这个结果放在你们的档案袋中,到期末结束时,我们进行综合评定。希望大家改进不足,继续努力!高中一年级学生历史学习质量评价表(情感部分)

简答题1

(1)分析案例中体现了什么评价理念?(2)结合案例,评析此种评价理念的积极作用。

正确答案

(1)该案例充分体现了教师贯彻“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理念。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新课程标准认为,评价应该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因为真正的主体性评价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一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正如本案例中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对照评价表逐项进行自评,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进行回顾、反省……学生通过一番反思,得出自评结果。这个评价过程,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又把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小组其他成员对其展开评价,在大家共同商讨下,得出对被评价学生的结果,教师并说要在期末结束时进行综合评定。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不是一系列评价的消极应付者,而是主动参与者,而同学以及老师的评价使评价主体多元化,也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2)在新课程标准中,评价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化为主动参与评价,一改以往以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学业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而且在相互沟通和协商中,增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进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材料:某教师设计的“细胞呼吸”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请同学们来看一组实验,这两个锥形瓶都装有葡萄糖溶液,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添加酵母菌,一段时间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教师展示实验现象。)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那么下面请同学们参照大屏幕,按照步骤进行分组实验。(一)学生独立实验(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时,在各小组之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二)实验结果汇报和交流(三)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某教师设计的“细胞呼吸”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请同学们来看一组实验,这两个锥形瓶都装有葡萄糖溶液,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添加酵母菌,一段时间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教师展示实验现象。)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那么下面请同学们参照大屏幕,按照步骤进行分组实验。(一)学生独立实验(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时,在各小组之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二)实验结果汇报和交流(三)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木兰诗》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伙伴在遇到花木兰女装出现时言行神态如何?生:“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师:找得非常好,下面我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下。(陆续叫的几个同学都没把伙伴那吃惊的神态表演出来)生:老师给我们表演一下吧!教师课前并无相关准备,一时显得比较尴尬,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但这位教师并没有拒绝,而是迅速调整状态,接着便进入角色,用吃惊的神态表演:“啊,你是女人……”表演完后,学生给予了老师热烈的掌声对上述教学实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面一段《社戏》的教学实录,回答下面的问题。师:我们今天来学习《社戏》。首先我们来看看题目,从题目来看,你们觉得社戏应该是什么?生:一种文化艺术。师:文化艺术?一种怎样的文化艺术呢?生:一种戏剧。师:之前我们做过一次实践活动--“戏曲大舞台”,你觉得它应该属于哪种戏剧?(指明一生回答)生:没有研究过。师:请坐。我们看看下面有个注释: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来描写这个社戏的。同学们把语文书打开,翻到《社戏》这篇课文。在这个教学实录中,教师采用的是哪种教学方法?()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阅读《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同学们,上课!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人用三句这样的话来评价它。第一句话,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第二句话,这篇课文的片段的描写是多么生动啊。第三句话,这篇课文表现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围绕这三句话来进行。对以上实录的分析,正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在学习《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文章时,某教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赵州桥的形状特点,提议结合课文的介绍,画出赵州桥的平面示意图。先每个同学画图,同桌交流;然后请一位同学运用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绘画依据;最后老师和全班同学共同评价这幅示意图。下面是对以上教学活动的评价,试选出不够正确的一项()。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阅读《乡愁》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师:我们这样吧,大家挑选两名同学,一人背一节诗,等他们把前两节背完,我的感情就酝酿好了,然后我背诵第三节,好吗?生:好!(学生配乐背诵一、二节诗)师:同学们,对不起,我的感情没有酝酿好。刚才两位同学背诵得很好,是我自己的问题,我没有赶上.我们能不能再来一次?生:行!师:这次我再指两名同学来背诵。生:(背诵)小时候……长大后……师:(背景音乐响起,教师背诵第三节诗)“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音乐渐强,静默十几秒。板书:后来啊、中年、生死离别、哀思难抑、丧母哀愁)师:记住这段的同学点点头。师:(配乐)我们一起把这一节背一遍。师:(配乐)把这首诗的前三节完整地背诵一遍。(生背诵前三节诗)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乡愁》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师:我们这样吧,大家挑选两名同学,一人背一节诗,等他们把前两节背完,我的感情就酝酿好了,然后我背诵第三节,好吗?生:好!(学生配乐背诵一、二节诗)师:同学们,对不起,我的感情没有酝酿好。刚才两位同学背诵得很好,是我自己的问题,我没有赶上.我们能不能再来一次?生:行!师:这次我再指两名同学来背诵。生:(背诵)小时候……长大后……师:(背景音乐响起,教师背诵第三节诗)“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音乐渐强,静默十几秒。板书:后来啊、中年、生死离别、哀思难抑、丧母哀愁)师:记住这段的同学点点头。师:(配乐)我们一起把这一节背一遍。师:(配乐)把这首诗的前三节完整地背诵一遍。(生背诵前三节诗)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