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1)岩浆岩条件
①岩性:与中、酸性岩为主,显示一定程度的成矿专属性:
a.铁矿与基性-中性岩体,特别是富钠碱者(全碱>8)有关。
b.铜矿与中酸性岩体,富钾碱(全碱=7-8%)有关。
c.铅锌矿与中、酸性岩体有关。
d.钼矿多与I型花岗岩有关。
e.钨锡矿多与S型花岗岩有关。
②深度与规模:中-浅成中小型岩体(一般2-10km2或更小)
(2)围岩条件:化学性质活泼,主要是碳酸盐岩。
①围岩的岩石类型
a.钙质碳酸盐岩—钙矽卡岩,有利于硅灰石、白钨矿形成。
b.镁质碳酸盐岩—镁矽卡岩、有利于石棉、硼酸盐的形成。
②富含成矿物质的围岩,有利于形成相应的层控矽卡岩矿床。
a.硅质(条带、结核)的钙碳酸盐岩利于形成层控硅灰石矿床。
b.硅质(条带、结核)的镁质碳酸盐岩有利于形成层控石棉矿床。
c.含菱铁矿、黄铁矿的碳酸盐岩有利于铁矿的形成。
d.含膏盐的碳酸盐岩层有利于铁矿的形成。
③裂隙发育,渗透性强的围岩有利于矽卡岩及矿床的形成。 如薄层及与不同强度的岩层互层的碳酸盐岩,比厚层及岩性单一的同类岩石易于蚀变和成矿。
(3)构造条件
①大地构造环境:有利成矿的大地构造单元是大陆边缘弧、岛弧及断裂凹陷带。
②控制岩体的构造:大断裂、不同方向的断裂交汇部位、大型褶皱的转折端及倾伏端。
③控制矿体的构造
a.接触带构造: 平盖型—多形成规则的矿体;超覆型—多形成富而不规则状及透镜状矿体岩体凹部—多形成不规则矿体;层理面倾向接触面的接触带有利于矿的形成。
b.捕虏体构造
c.断裂构造,与接触带重合及相交的断裂有利成矿。
d.褶皱构造:矿体多形成于接触带附近褶皱的转折端及翼部层间滑动面。
(4)成矿作用 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包括:接触渗滤交代作用和接触扩散交代作用。 接触渗滤交代作用:热液和岩石间的组份交换是通过流经岩石裂隙的流动溶液实现的。当上升溶液沿几乎垂直于灰岩和硅铝质岩石的接触面流动时,溶液和围岩发生反应、溶解和吸取围岩中的组份,并将其带至上层围岩,与之交代反应形成矽卡岩。渗滤交代作用中温度梯度和压力梯度是引起热液流动的动力,热液能作较长距离的运移,有可能形成厚大的交代带。 接触扩散交代作用:溶液和岩石间的组份交换是以停滞的岩石粒间溶液为介质,通过组份的浓度差所引起的扩散作用实现的。上升溶 液沿接触面流动时:CaO→硅铝质岩石方向扩散,A12O3和SiO2→向灰岩方向扩散,由于这种组份的交代是由双方相互的扩散作用进行的,又称为双交代。在扩散交代作用中,浓度梯度是扩散组分运移的动力,随反应带厚度的增加和交代过程的停止而减小,扩散作 用不可能形成厚大的交代带
(5)形成过程 卡尔波娃认为矽卡岩矿床成矿过程分为两个矿化期(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五个矿化阶段(早矽卡岩阶段、晚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 矽卡岩期:以钙镁铝硅酸盐矿物组合为特征。
①早期(干)矽卡岩阶段:形成于早期高温(800-500℃)条件,以不含水矽卡岩矿物组合为特征。
a.钙矽卡岩:石榴石、透辉石-钙铁辉石、硅灰石、方柱石、(白钨矿)等。
b.镁矽卡岩:橄榄石、顽辉石、紫苏辉石、尖晶石、透辉石、(硼镁铁矿)等。
②晚期(湿)矽卡岩阶段:温度降低(600-400℃),以含水矽卡岩矿物组合为特征。此阶段是磁铁矿形成重要阶段,又称磁铁矿阶段。
a.钙矽卡岩:角闪石、符山石、绿帘石、阳起石等。
b.镁矽卡岩:蛇纹石、透闪石、韭闪石、硅镁石等。
③氧化物阶段:形成温度约在400℃左右,以过渡性矿物组合为特征,常见长石、云母、石英、绿帘石、铍的硅酸盐、赤(磁)铁矿、锡石、白钨矿、磁黄铁 矿、辉钼矿、毒砂等。 石英-硫化物期:以石英和硫化物等热液矿物大量形成为特征。
①早期石英硫化物(铁铜硫化物)阶段:以中高温热液矿物组合为特征,如磁黄铁矿、辉钼矿、毒砂、辉铋矿、黄铁矿、黄铜矿等。
②晚期石英硫化物(铅锌硫化物)阶段:以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为特征,如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碳酸盐等。
a.在一个具体的矿床中各个阶段不一定全部显示;
b.岩体的多次侵位可能有多期多阶段的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