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材料1 半个世纪之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之际,联合国应运而生。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有代表性、最具权威的主权国家间的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展望新世纪,联合国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联合国的积极作用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联合国的权威必须维护而不能损害。 我们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继续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处理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全体会员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都不应对联合国采取需要时则利用之、不需要时则抛弃之的态度。——摘自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联合国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2 联合国创始人之一、美国罗斯福曾于1945年旧金山制宪会议前夕说,即将成立的联合国将是一个永久性的和平机构,“它应该从此宣告单方面行动、排他性联盟、势力范围、力量均衡以及尝试了若干世纪而从未成功过的所有其他权宜之计的结束”。 不幸的是,在联合国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罗斯福所不愿看到的“排他性联盟”、“势力范围”乃至赤裸裸将联合国甩在一边的“单方面行动”屡有发生。在一个多样化的世界中,构筑单极世界格局的强权政治时常左右着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事务的发展。世界几乎已把冷战时期遗留和冷战后发生的全部最棘手的问题都交给联合国,而其中的许多都是年深日久、屡治不愈的痼疾。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正迫不及待地要求各国领袖们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对于以下问题做出回答: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人类应建立一个怎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种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又需要一个怎样的联合国?——摘自《人民日报》文章《新千年的呼唤》 材料3 尽管理论家们竭力想证实圆圈是方的,但毫无疑问,北约的轰炸和英美联军攻打伊拉克进一步破坏了脆弱的国际法框架的残存部分。美国拒绝允许在北约声明中出现“授权”这个令人头疼的词,不愿将任何权威拱手让与《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它允许使用“认可”这个词。在里根时代,美国开始公然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对抗。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对世界秩序的违抗已经走向极端,甚至连鹰派政策分析家都感到忧虑。——摘自(英)《新政治家》周刊 材料1说:“展望新世纪,联合国肩负的任务更艰巨”,结合材料1-3予以分析。

正确答案

在新世纪,一方面联合国作用的发挥仍然受制于美国等国推行的强权政治的影响;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对联合国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大,希望联合国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处理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在解决冷战时期遗留和冷战后发生的全部棘手问题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材料1 半个世纪之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之际,联合国应运而生。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有代表性、最具权威的主权国家间的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展望新世纪,联合国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联合国的积极作用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联合国的权威必须维护而不能损害。 我们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继续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处理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全体会员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都不应对联合国采取需要时则利用之、不需要时则抛弃之的态度。——摘自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联合国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2 联合国创始人之一、美国罗斯福曾于1945年旧金山制宪会议前夕说,即将成立的联合国将是一个永久性的和平机构,“它应该从此宣告单方面行动、排他性联盟、势力范围、力量均衡以及尝试了若干世纪而从未成功过的所有其他权宜之计的结束”。 不幸的是,在联合国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罗斯福所不愿看到的“排他性联盟”、“势力范围”乃至赤裸裸将联合国甩在一边的“单方面行动”屡有发生。在一个多样化的世界中,构筑单极世界格局的强权政治时常左右着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事务的发展。世界几乎已把冷战时期遗留和冷战后发生的全部最棘手的问题都交给联合国,而其中的许多都是年深日久、屡治不愈的痼疾。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正迫不及待地要求各国领袖们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对于以下问题做出回答: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人类应建立一个怎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种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又需要一个怎样的联合国?——摘自《人民日报》文章《新千年的呼唤》 材料3 尽管理论家们竭力想证实圆圈是方的,但毫无疑问,北约的轰炸和英美联军攻打伊拉克进一步破坏了脆弱的国际法框架的残存部分。美国拒绝允许在北约声明中出现“授权”这个令人头疼的词,不愿将任何权威拱手让与《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它允许使用“认可”这个词。在里根时代,美国开始公然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对抗。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对世界秩序的违抗已经走向极端,甚至连鹰派政策分析家都感到忧虑。——摘自(英)《新政治家》周刊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1 半个世纪之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之际,联合国应运而生。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有代表性、最具权威的主权国家间的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展望新世纪,联合国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联合国的积极作用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联合国的权威必须维护而不能损害。 我们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继续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处理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全体会员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都不应对联合国采取需要时则利用之、不需要时则抛弃之的态度。——摘自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联合国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2 联合国创始人之一、美国罗斯福曾于1945年旧金山制宪会议前夕说,即将成立的联合国将是一个永久性的和平机构,“它应该从此宣告单方面行动、排他性联盟、势力范围、力量均衡以及尝试了若干世纪而从未成功过的所有其他权宜之计的结束”。 不幸的是,在联合国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罗斯福所不愿看到的“排他性联盟”、“势力范围”乃至赤裸裸将联合国甩在一边的“单方面行动”屡有发生。在一个多样化的世界中,构筑单极世界格局的强权政治时常左右着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事务的发展。世界几乎已把冷战时期遗留和冷战后发生的全部最棘手的问题都交给联合国,而其中的许多都是年深日久、屡治不愈的痼疾。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正迫不及待地要求各国领袖们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对于以下问题做出回答: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人类应建立一个怎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种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又需要一个怎样的联合国?——摘自《人民日报》文章《新千年的呼唤》 材料3 尽管理论家们竭力想证实圆圈是方的,但毫无疑问,北约的轰炸和英美联军攻打伊拉克进一步破坏了脆弱的国际法框架的残存部分。美国拒绝允许在北约声明中出现“授权”这个令人头疼的词,不愿将任何权威拱手让与《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它允许使用“认可”这个词。在里根时代,美国开始公然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对抗。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对世界秩序的违抗已经走向极端,甚至连鹰派政策分析家都感到忧虑。——摘自(英)《新政治家》周刊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1 半个世纪之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之际,联合国应运而生。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有代表性、最具权威的主权国家间的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展望新世纪,联合国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联合国的积极作用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联合国的权威必须维护而不能损害。 我们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继续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处理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全体会员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都不应对联合国采取需要时则利用之、不需要时则抛弃之的态度。——摘自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联合国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2 联合国创始人之一、美国罗斯福曾于1945年旧金山制宪会议前夕说,即将成立的联合国将是一个永久性的和平机构,“它应该从此宣告单方面行动、排他性联盟、势力范围、力量均衡以及尝试了若干世纪而从未成功过的所有其他权宜之计的结束”。 不幸的是,在联合国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罗斯福所不愿看到的“排他性联盟”、“势力范围”乃至赤裸裸将联合国甩在一边的“单方面行动”屡有发生。在一个多样化的世界中,构筑单极世界格局的强权政治时常左右着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事务的发展。世界几乎已把冷战时期遗留和冷战后发生的全部最棘手的问题都交给联合国,而其中的许多都是年深日久、屡治不愈的痼疾。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正迫不及待地要求各国领袖们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对于以下问题做出回答: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人类应建立一个怎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种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又需要一个怎样的联合国?——摘自《人民日报》文章《新千年的呼唤》 材料3 尽管理论家们竭力想证实圆圈是方的,但毫无疑问,北约的轰炸和英美联军攻打伊拉克进一步破坏了脆弱的国际法框架的残存部分。美国拒绝允许在北约声明中出现“授权”这个令人头疼的词,不愿将任何权威拱手让与《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它允许使用“认可”这个词。在里根时代,美国开始公然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对抗。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对世界秩序的违抗已经走向极端,甚至连鹰派政策分析家都感到忧虑。——摘自(英)《新政治家》周刊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1 半个世纪之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之际,联合国应运而生。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有代表性、最具权威的主权国家间的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展望新世纪,联合国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联合国的积极作用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联合国的权威必须维护而不能损害。 我们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继续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处理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全体会员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都不应对联合国采取需要时则利用之、不需要时则抛弃之的态度。——摘自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联合国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2 联合国创始人之一、美国罗斯福曾于1945年旧金山制宪会议前夕说,即将成立的联合国将是一个永久性的和平机构,“它应该从此宣告单方面行动、排他性联盟、势力范围、力量均衡以及尝试了若干世纪而从未成功过的所有其他权宜之计的结束”。 不幸的是,在联合国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罗斯福所不愿看到的“排他性联盟”、“势力范围”乃至赤裸裸将联合国甩在一边的“单方面行动”屡有发生。在一个多样化的世界中,构筑单极世界格局的强权政治时常左右着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事务的发展。世界几乎已把冷战时期遗留和冷战后发生的全部最棘手的问题都交给联合国,而其中的许多都是年深日久、屡治不愈的痼疾。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正迫不及待地要求各国领袖们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对于以下问题做出回答: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人类应建立一个怎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种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又需要一个怎样的联合国?——摘自《人民日报》文章《新千年的呼唤》 材料3 尽管理论家们竭力想证实圆圈是方的,但毫无疑问,北约的轰炸和英美联军攻打伊拉克进一步破坏了脆弱的国际法框架的残存部分。美国拒绝允许在北约声明中出现“授权”这个令人头疼的词,不愿将任何权威拱手让与《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它允许使用“认可”这个词。在里根时代,美国开始公然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对抗。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对世界秩序的违抗已经走向极端,甚至连鹰派政策分析家都感到忧虑。——摘自(英)《新政治家》周刊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1 在这个新的全球市场的法则手册中,只有一条法则:适者生存。伴随世界贸易增长而来的是更大的经济投机。结果,经济的基础将偏离实际的生产,而用手指在键盘上轻轻一敲,大量投资便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摘自《曼谷日报》2003年1月5日 材料2 信息将在人、组织和国家之间以一种简便的、容易的方式传播。信息传播技术的大量运用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影响世界各国的文化制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维护人类在整个新世纪的安全。 材料3 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运转,那它就不可能有现在,如果没有富有竞争力的科学技术,那它就不会有未来。” 材料4 世界科技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要实现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紧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如果不加快我国经济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努力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中国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时不待我啊!——《江泽民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1、2,分析世界科技进步对哲学这门科学的挑战。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1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军事冲突、选举风波、恐怖事件、政局剧变。一连串似乎出人意料的事件将世界搅得无法安宁,也对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摘自《瞭望》2002年5月20日第21期《当今时代的主题》 从邓小平做出两大问题的判断以来,又是将近20年的风云翻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注视巴以炽烈的冲突,冷眼强权者霸道的嘴脸,怒对靖国神社的黑色幽灵。有人不禁提出疑问:和平与发展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吗?——摘自《瞭望》2002年5月20日第21期《当今时代的主题》 两极格局终结10年来,国际形势跌宕起伏,新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大国关系互动频仍,地区热点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前景扑朔迷离,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调整期。一些长期积聚起来的矛盾呈现激化之势。“9•11”事件是国际格局转换过程中综合矛盾的一次极端反映,它反过来又强烈冲击着现存的国际安全与战略观念,刺激了国际关系中许多深层矛盾的联动与发展。——摘自《瞭望》2002年3月4日第10期《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大势》 材料2 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单极世界难以持久。谁都不可能主宰世界。多极世界符合历史潮流,有利于公正地处理国际问题,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我们看到,世界多种政治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世界主要国家间战略关系的调整在加快,而且更加深刻,新的战略框架正在逐步形成。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衡、相互影响的特征更加明显。可以肯定地讲,21世纪既不是单一的欧美世纪或者亚太世纪,也不是由某种宗教和意识形态价值体系主导的世纪。——摘自《瞭望》2002年5月27日第22期《世界秩序与中国国家安全》 材料3 由于和平力量的发展壮大,世界和地区组织协调处理各种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性的战争可以避免。但是,必须看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国际安全新秩序的建立,任重道远。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世界的热点问题,都是不同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汇点。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突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应高度警惕。——摘自《瞭望》2002年5月27日第22期《世界秩序与中国国家安全》 材料4 中国要在新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不仅会加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而且会对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巨大影响。应该讲,在完成这一伟业过程中,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利益,也会遇到挑战。从新世纪面临的世界形势看,我国国家利益受到的威胁是多元的,这是由我国特殊的国家属性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追求经济发展、对亚太地区和世界事务负责任的大国。 由此,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所面临的“渗透与反渗透”的政治安全是摆在第一位的;参与和营造世界经济安全是十分突出的;稳定亚太地区和促进多极化发展所遇到的“争霸与反争霸”的国际安全又是不容回避的。——《瞭望》2002年5月27日第22期《世界秩序与中国国家安全》 根据材料2回答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1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军事冲突、选举风波、恐怖事件、政局剧变。一连串似乎出人意料的事件将世界搅得无法安宁,也对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摘自《瞭望》2002年5月20日第21期《当今时代的主题》 从邓小平做出两大问题的判断以来,又是将近20年的风云翻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注视巴以炽烈的冲突,冷眼强权者霸道的嘴脸,怒对靖国神社的黑色幽灵。有人不禁提出疑问:和平与发展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吗?——摘自《瞭望》2002年5月20日第21期《当今时代的主题》 两极格局终结10年来,国际形势跌宕起伏,新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大国关系互动频仍,地区热点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前景扑朔迷离,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调整期。一些长期积聚起来的矛盾呈现激化之势。“9•11”事件是国际格局转换过程中综合矛盾的一次极端反映,它反过来又强烈冲击着现存的国际安全与战略观念,刺激了国际关系中许多深层矛盾的联动与发展。——摘自《瞭望》2002年3月4日第10期《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大势》 材料2 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单极世界难以持久。谁都不可能主宰世界。多极世界符合历史潮流,有利于公正地处理国际问题,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我们看到,世界多种政治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世界主要国家间战略关系的调整在加快,而且更加深刻,新的战略框架正在逐步形成。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衡、相互影响的特征更加明显。可以肯定地讲,21世纪既不是单一的欧美世纪或者亚太世纪,也不是由某种宗教和意识形态价值体系主导的世纪。——摘自《瞭望》2002年5月27日第22期《世界秩序与中国国家安全》 材料3 由于和平力量的发展壮大,世界和地区组织协调处理各种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性的战争可以避免。但是,必须看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国际安全新秩序的建立,任重道远。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世界的热点问题,都是不同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汇点。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突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应高度警惕。——摘自《瞭望》2002年5月27日第22期《世界秩序与中国国家安全》 材料4 中国要在新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不仅会加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而且会对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巨大影响。应该讲,在完成这一伟业过程中,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利益,也会遇到挑战。从新世纪面临的世界形势看,我国国家利益受到的威胁是多元的,这是由我国特殊的国家属性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追求经济发展、对亚太地区和世界事务负责任的大国。 由此,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所面临的“渗透与反渗透”的政治安全是摆在第一位的;参与和营造世界经济安全是十分突出的;稳定亚太地区和促进多极化发展所遇到的“争霸与反争霸”的国际安全又是不容回避的。——《瞭望》2002年5月27日第22期《世界秩序与中国国家安全》 根据材料3回答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1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目前主要势力圈的国民总生产(GNP)的份额如下:美国为10万亿美元、欧盟8万亿美元、日本为4万亿美元、中国为1万亿美元;在德国和日本都处于不景气的状态下,其中中美两国之间建立互补性合作的潜力最大。——《参考消息》2003年2月1日 材料2 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同步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三大引擎”。据统计,1985-1990年间,美、欧、日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4%、3.0%和4.8%。在此期间,东亚地区经济年平均增长8.1%,拉美经济也有适度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2.9%。1991年海湾战争后,世界经济格局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西欧经济增长缓慢,日本经济一沉不起,拉美、东亚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屡遭金融危机重创,非洲、南亚和加勒比等地区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逐渐被边缘化,美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唯一引擎”。据估计,从1996年至2002年的7年间,美国占世界经济增长总量的64%,这一比重是美国占世界经济比重的两倍多。——2003年03月21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材料3 一年来,欧盟决定在2004年增收10个成员,以期欧洲国家能用“一个声音说话”;欧元今年初正式进入流通领域,为欧洲经济增添了新的动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10月聚首墨西哥,强调要全面落实“上海共识”,向“茂物目标”迈进,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以应对挑战,把握机遇,为亚太地区的共同繁荣作出贡献。第八次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首脑会议11月在金边举行,与会各国领导人就实现东盟一体化、扩大东盟与中、日、韩和印度在经济贸易以及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合作等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并在紧锣密鼓地磋商和制订有关方案。在非统组织完成历史使命后,非洲联盟作为一个新的泛非组织扬帆起航,为加快非洲经济一体化开始了新的征程。拉美国家也在为实现地区自由贸易进行着不懈努力,并同意到2005年完成与美国的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人民日报》2003年1月2日 材料3说明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什么趋势?这种趋势与材料1和2中的现象有什么联系?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1 在这个新的全球市场的法则手册中,只有一条法则:适者生存。伴随世界贸易增长而来的是更大的经济投机。结果,经济的基础将偏离实际的生产,而用手指在键盘上轻轻一敲,大量投资便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摘自《曼谷日报》2003年1月5日 材料2 信息将在人、组织和国家之间以一种简便的、容易的方式传播。信息传播技术的大量运用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影响世界各国的文化制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维护人类在整个新世纪的安全。 材料3 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运转,那它就不可能有现在,如果没有富有竞争力的科学技术,那它就不会有未来。” 材料4 世界科技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要实现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紧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如果不加快我国经济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努力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中国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时不待我啊!——《江泽民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3、4,简述我国将如何迎接科技革命与经济信息化的挑战?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