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建国60年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波折:1952年粮食产量1.639亿吨,比1949年增49%,比历史最高增9.3%;1957年1.95亿吨,比1952年增19%,比历史最高增30%;1958年2亿吨,1995年为1.7亿吨,1960年为1.435亿吨。1961年为1.475亿吨,1965为1.9455亿吨。1992年为4.42亿吨,比1949年增3.3倍;2002年为4.571亿吨。粮食产量前后起伏变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政府的重视程度

B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程度

C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情况

D农田整治和防灾力度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0年以来,改革试点由点到面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实现了“()”的预期目标

    填空题查看答案

  •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曲折坎坷的发展历程。下列突出反映出不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改革开放以来(2009年),中共中央下发了()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从1982年1月1日,党中央发布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以来,中央共出台了多少个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年全国全部免除农业税,这个长达2600年的古老税种从此退出我国的历史舞台。

    单选题查看答案

  • 1980年,广西宜山县合寨村的村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我国第一个()

    单选题查看答案

  • 2009年7月29日,来自全国30所高校的近60名同学在北京参加了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举办的“()”。

    填空题查看答案

  •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