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荀子在论述教学时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四位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对荀子这段话做了如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教师甲:荀子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行看做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B教师乙:荀子认为教学只要尽量发挥我的本心,扩充我的善性,就可以知天了

C教师丙:荀子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

D教师丁:荀子认为教学的认识过程,从感性到理性,最终在于实践"行",只有学而能行,才能算完全的认识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荀子这段话指出了学习或教学的过程是从闻到见、到知、最后转化为行动的过程,是从感性的思考到理性的实践的过渡,而不是纯粹的思辨。B项不正确。故选B。
相似试题
  • 荀子在()论述了为臣之道。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荀子在()中论述了与正名有关的名实关系及如何制定名称的问题。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景岳全书》在论述腰痛辨证时指出宜辨别()

    多选题查看答案

  • 《景岳全书》在论述腰痛辨证时指出宜辨别()

    多选题查看答案

  • 斯大林在论述如何正确认识和描写战争时,明确指出()。

    多选题查看答案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论述阴阳的转化时指出()

    多选题查看答案

  • 试析先秦儒家学派的三位教育家孔子、孟子、荀子在教学方法上的同和异,并谈谈我们该如何借鉴。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论语》中论述“思与学”的语句是:“(),()。”《荀子·劝学》中论述“思与学”的语句是:“吾尝(),()。”

    填空题查看答案

  • 社会学者杨雄在论述独生子女早熟与幼稚并存的原因时指出,他们“该懂的不懂,不该懂的太懂”。

    判断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