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激发模仿心理
B培养认同心理
C利用从众心理
D重视心理强化
E化解挫折心理
海尔兼并青岛红星器厂 1995年的青岛红星电器厂,拥有员工3240人,到95年6月,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33亿元。红星有30年的历史,原来是一家手工作坊式的集体小企业,85年原名是煤气用具厂。80年代该厂抓住机遇,从白手起家到第一代大容量的洗衣机的定点生产厂,是国内最早最大的双桶洗衣机生产企业。该企业在80年代曾走在行业前列。但是,由于经营不善,到了1995年时,机构膨胀,人员臃肿。产品质量大幅下降,市场销量从全国第二位跌至第七位。许多工作人员对公司的管理有意见。在技术方面,不重视新产品开发,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十几年不变,经营风险较大。连换四任经理,但均无起色,而且企业每况愈下,至1995年6月当月亏损已达750万元。 1995年7月4日,在青岛市政府的支持下,红星厂整体划归海尔,连同所有的债务。 海尔对红星厂的改造分两步走:首先,在海尔企业文化中心的指导下,教育新员工接受海尔的企业文化,从原咨询认证中心派出质量控制人员。第二步,提高工作效率,海尔派出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小组检查工厂的所有环节。 海尔集团认为盘活资产关键在于盘活人,要“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所以张瑞敏相信他找到了改变原红星员工观念的捷径:“我们大力宣传海尔的文化价值及行为规范,当然,最大的困难是让他们认识并统一到海尔企业文化的目标上来”。 在给新员工做过几次介绍海尔企业文化的发言之后,企业文化中心主任认为,对兼并的企业重要工作是“你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下一步就是找出好的和坏的行为例子,并将其转化为《海尔人》报纸上的故事,这样员工们就能记住和讨论。 虽然原红星电器公司已到了难以维持之际,但管理人同和一部分工人对海尔的兼并仍有抵触情绪。红星的销售人员早已沉沦,毫无改变工厂面貌之意。按他们中一员的说法,一到“淡季”(即6月到9月这段时间),几个月就闲着没事干,只是空等待,而不直接到销售点去。“销售人员必须彻底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海尔领导认为。 红星的105位中层干部形成中一个挑战。由于没有明确的职责,他们行事既不准确也缺乏责任心。其结果是公司内部形成臃肿的小官僚圈子,一些不对企业负责,不对市场负责,而是拉关系谋私利。 事情更糟的是,红星的洗衣机质量如此之差以至于堆积下大量存货,当时有约11万台没法销出去,许多是被退回来的需要修理的,当然这同海尔一般标准都差得很远。实际上,这意味着红星的品牌已遭受严重影响。虽然很多商家欠红星的帐,但商家认为退回低质量产品已伤害了他们利益并赔了钱。商家们永远不想再进红星洗衣机的货了。 在1995年7月5日,仅仅在划归的第二天,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杨绵绵带领着海尔以下五个部门的负责人到达了红星:原咨询认证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规划发展中心、财务中心以及企业文化中心。他们向全体员工讲了话,解释了海尔的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杨绵绵这位一直抓管理抓质量的海尔高层领导讲述了海尔强调个人职责,追求最高质量信誉及实行岗位责任制。她讲述了只有通过公开竞争才能让他们生存下去。她重申工人们不应该由于红星衰落而受到指责,管理人员要负至少80%的责任。 在8月份,张瑞敏亲自向公司中层干部阐述了同样一个问题。他给他们讲了人力资本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因素。他概述了中层干部在企业发展中的职责,引述了“80/20”原则,即企业中重要的20%人员领导着其他80%人员。经张瑞敏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在每个营运环节(每个人及每笔交易)做好计划。他也概括了海尔洗衣机战略的几个要点: ● 以市场为中心,海尔洗衣机应销售信誉,而不是廉价品,采取的每个步骤均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 降低成本提高收入,产出最大化投入最小化。 ● 每个人必须制定切实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在2-3年中朝着将海尔洗衣机建成中国洗衣机第一制造商的总目标奋斗。 派到红星任总经理的柴永森先生1984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95年时他只有32岁,这位年轻干部思路敏锐,行动迅速,能够准确地理解执行海尔决策层改变红星面貌的战略部署。 为鼓舞士气,柴永森让海尔洗衣机员工们投入到新产品开发项目中,在第一个月就搞了36种新产品样品。很快有两个新牌子产品受到市场欢迎: “小神童”——一种面向国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传统上全自动洗衣机只向国际市场出售) “小神泡”——一种大容量,气泡型双桶洗衣机 在销售及分销前沿,柴永森的动作也同样快。为了起到震动销售人员而使其行动起来,他宣布他们的工资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工作成效。这完全断绝了他们“淡”“旺”季的想法。虽然重建同经销商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更困难,柴永森最终说服商家再给海尔洗衣机一次机会。作为对海尔承诺收回或修理所有红星不良品的回报,批发商们同意还清他们前面的欠款,海尔的信誉再一次铺平了开拓市场的道路。不久,柴永森就发布海尔洗衣机销售人员有的家中有病人或其他困难。柴永森重奖他们并号召全体销售人员向他们学习。 在1995年年底,海尔洗衣机废除了几种老式产品,以便集中精力研究、开发和生产已受欢迎的型号,他们的目标是每个月开发出一种新产品。以后的事实证明,他们每年开发的新产品远远超出了这个目标。 “范萍事件”与海尔文化的推进 海尔管理上有个80/20原则。企业里发生的任何一件过错,管理者都要承担80%的责任。兼并后的一周内,海尔集团公司对红星洗衣机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初探。红星的不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于人,人的问题关键在于干部,红星厂干部的问题关键在于从来没有动真格的。(摘自《海尔报》,1995年7月12日,第188期) 1995年7月12日,在已经更名的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公布了一则处理决定:质检员范萍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选择开关插头错和漏检,被罚款50元。这时的洗衣机的产品开箱和社会返修率与第一名牌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海尔管理者认为这决不是范萍一个人造成,主要是管理上漏洞,使范萍由“偶然”变为“必然”。海乐要求掌握全局的管理干部,要承担责任在前,先检查管理上的问题,即范萍的上级要负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范萍们”的错误减少。 《海尔报》在1995年7月19日点名指出“范萍的上级应负什么责任?”“范萍事件”在原红星引起强烈震动,在此之前,该厂从未因产品质量出问题而追究过其上级领导的责任,其它工作也一样,从未有“80/20原则”的思路。因此,人们都很震惊。当然,多数工人认为这样做公平,因为,“领导就必须承担领导责任。” 海尔洗衣机分管质量的负责人触动很大,决定自罚300元,并做出了书面的检查。同时,制定措施,从体系上对洗衣机的质量进行整改(摘自《海尔报》,1995年7月26日,第190期)。这样,不是采用简单的撤换管理人员的办法,而是采用以公开监督,披露信息的办法,促使海尔OEC管理模式在红星建立。 在海尔全新理念导向下,原红星公司一切工作都围绕市场展开: ——建立健全了质保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使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可靠的保证。 ——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全面调整内部机构。撤销34个处室,成立销售部、财务部、制造部、技术质量部、综合部和科研所,实行5部1所管理。按照“分开竞争、择优上岗”原则,中层干部105人减至45人。尽管精减干部这一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但柴永森总经理还是坚持按海尔的文化做了。 ——改革干部制度,变“相马”式的干部提拔制度为“赛马”式的竞争制度。公开招聘、选拔一流人才,充实各部门班干部岗位,仅销售部门即招聘了50多们大专学历以上的营销人员。崭新的用人观念,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给企业人才市场注入了活力,也使洗衣机营销系统寻找到新启动点。 ——调整销售战略,重塑市场信誉。根据国内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产量,将过去单纯面向国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在出口的同时投放国内市场,并冠以朗朗上口的“小神童”新品牌;新开发了一种适销对路、大容量的气泡双桶洗衣机,起名“小神泡”。两种新品牌产品投放全国各地市场后,一炮打响,供不应求,使失去的洗衣机市场重回“怀抱”。 海尔集团针对原红星厂营销人员在开拓市场方面的被动思想提出批评,指出“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越是淡季越应该做工作,越是淡季做工作越能收到效果”。因为过去,该公司营销人员在夏季前后的洗衣机销售淡季,常常是呆在企业里轧帐囤积。为改变营销人员的旧观念、旧习惯,该公司临时筹措出差资金,发动营销人员在淡季走向全国各地市场,强大的“淡季攻势”,果然使沉寂的洗衣机市场红火起来了。最成功的例子是“小小神童”洗衣机的研制开发。每年6-9月一直是洗衣机销售淡季,但是夏天人们不是不需要用洗衣机洗衣服,而是现售的洗衣机容量太大,多数为5公斤型,换下一件衬衣扔到功能为5公斤的洗衣机里,要浪费很多水,所以不会用洗衣机洗。针对这一点,海尔开发了一个“小小神童”洗衣机,1.5公斤容量,3个水位,最小水位洗两双袜子。这种洗衣机开发出来,开拓了一个淡季洗衣机市场。在这个季节,当其它洗衣机产销量下降时,海尔“小小神童”却直线上升。 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开拓市场,重要的是思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红星电器厂在兼并和改革中运用海尔文化使昔日的“休克鱼”成了今日的“巨鲸”,在洗衣机行业中,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第一名。1997年底,海尔洗衣机已经实现了初步战略目标,在中国市场上打败了外国名牌,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可同时规模生产欧、亚、美三种风格洗衣机的企业。 结合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用简捷的语句归纳海尔对红星电器厂兼并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
海尔兼并青岛红星器厂 1995年的青岛红星电器厂,拥有员工3240人,到95年6月,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33亿元。红星有30年的历史,原来是一家手工作坊式的集体小企业,85年原名是煤气用具厂。80年代该厂抓住机遇,从白手起家到第一代大容量的洗衣机的定点生产厂,是国内最早最大的双桶洗衣机生产企业。该企业在80年代曾走在行业前列。但是,由于经营不善,到了1995年时,机构膨胀,人员臃肿。产品质量大幅下降,市场销量从全国第二位跌至第七位。许多工作人员对公司的管理有意见。在技术方面,不重视新产品开发,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十几年不变,经营风险较大。连换四任经理,但均无起色,而且企业每况愈下,至1995年6月当月亏损已达750万元。 1995年7月4日,在青岛市政府的支持下,红星厂整体划归海尔,连同所有的债务。 海尔对红星厂的改造分两步走:首先,在海尔企业文化中心的指导下,教育新员工接受海尔的企业文化,从原咨询认证中心派出质量控制人员。第二步,提高工作效率,海尔派出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小组检查工厂的所有环节。 海尔集团认为盘活资产关键在于盘活人,要“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所以张瑞敏相信他找到了改变原红星员工观念的捷径:“我们大力宣传海尔的文化价值及行为规范,当然,最大的困难是让他们认识并统一到海尔企业文化的目标上来”。 在给新员工做过几次介绍海尔企业文化的发言之后,企业文化中心主任认为,对兼并的企业重要工作是“你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下一步就是找出好的和坏的行为例子,并将其转化为《海尔人》报纸上的故事,这样员工们就能记住和讨论。 虽然原红星电器公司已到了难以维持之际,但管理人同和一部分工人对海尔的兼并仍有抵触情绪。红星的销售人员早已沉沦,毫无改变工厂面貌之意。按他们中一员的说法,一到“淡季”(即6月到9月这段时间),几个月就闲着没事干,只是空等待,而不直接到销售点去。“销售人员必须彻底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海尔领导认为。 红星的105位中层干部形成中一个挑战。由于没有明确的职责,他们行事既不准确也缺乏责任心。其结果是公司内部形成臃肿的小官僚圈子,一些不对企业负责,不对市场负责,而是拉关系谋私利。 事情更糟的是,红星的洗衣机质量如此之差以至于堆积下大量存货,当时有约11万台没法销出去,许多是被退回来的需要修理的,当然这同海尔一般标准都差得很远。实际上,这意味着红星的品牌已遭受严重影响。虽然很多商家欠红星的帐,但商家认为退回低质量产品已伤害了他们利益并赔了钱。商家们永远不想再进红星洗衣机的货了。 在1995年7月5日,仅仅在划归的第二天,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杨绵绵带领着海尔以下五个部门的负责人到达了红星:原咨询认证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规划发展中心、财务中心以及企业文化中心。他们向全体员工讲了话,解释了海尔的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杨绵绵这位一直抓管理抓质量的海尔高层领导讲述了海尔强调个人职责,追求最高质量信誉及实行岗位责任制。她讲述了只有通过公开竞争才能让他们生存下去。她重申工人们不应该由于红星衰落而受到指责,管理人员要负至少80%的责任。 在8月份,张瑞敏亲自向公司中层干部阐述了同样一个问题。他给他们讲了人力资本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因素。他概述了中层干部在企业发展中的职责,引述了“80/20”原则,即企业中重要的20%人员领导着其他80%人员。经张瑞敏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在每个营运环节(每个人及每笔交易)做好计划。他也概括了海尔洗衣机战略的几个要点: ● 以市场为中心,海尔洗衣机应销售信誉,而不是廉价品,采取的每个步骤均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 降低成本提高收入,产出最大化投入最小化。 ● 每个人必须制定切实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在2-3年中朝着将海尔洗衣机建成中国洗衣机第一制造商的总目标奋斗。 派到红星任总经理的柴永森先生1984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95年时他只有32岁,这位年轻干部思路敏锐,行动迅速,能够准确地理解执行海尔决策层改变红星面貌的战略部署。 为鼓舞士气,柴永森让海尔洗衣机员工们投入到新产品开发项目中,在第一个月就搞了36种新产品样品。很快有两个新牌子产品受到市场欢迎: “小神童”——一种面向国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传统上全自动洗衣机只向国际市场出售) “小神泡”——一种大容量,气泡型双桶洗衣机 在销售及分销前沿,柴永森的动作也同样快。为了起到震动销售人员而使其行动起来,他宣布他们的工资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工作成效。这完全断绝了他们“淡”“旺”季的想法。虽然重建同经销商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更困难,柴永森最终说服商家再给海尔洗衣机一次机会。作为对海尔承诺收回或修理所有红星不良品的回报,批发商们同意还清他们前面的欠款,海尔的信誉再一次铺平了开拓市场的道路。不久,柴永森就发布海尔洗衣机销售人员有的家中有病人或其他困难。柴永森重奖他们并号召全体销售人员向他们学习。 在1995年年底,海尔洗衣机废除了几种老式产品,以便集中精力研究、开发和生产已受欢迎的型号,他们的目标是每个月开发出一种新产品。以后的事实证明,他们每年开发的新产品远远超出了这个目标。 “范萍事件”与海尔文化的推进 海尔管理上有个80/20原则。企业里发生的任何一件过错,管理者都要承担80%的责任。兼并后的一周内,海尔集团公司对红星洗衣机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初探。红星的不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于人,人的问题关键在于干部,红星厂干部的问题关键在于从来没有动真格的。(摘自《海尔报》,1995年7月12日,第188期) 1995年7月12日,在已经更名的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公布了一则处理决定:质检员范萍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选择开关插头错和漏检,被罚款50元。这时的洗衣机的产品开箱和社会返修率与第一名牌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海尔管理者认为这决不是范萍一个人造成,主要是管理上漏洞,使范萍由“偶然”变为“必然”。海乐要求掌握全局的管理干部,要承担责任在前,先检查管理上的问题,即范萍的上级要负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范萍们”的错误减少。 《海尔报》在1995年7月19日点名指出“范萍的上级应负什么责任?”“范萍事件”在原红星引起强烈震动,在此之前,该厂从未因产品质量出问题而追究过其上级领导的责任,其它工作也一样,从未有“80/20原则”的思路。因此,人们都很震惊。当然,多数工人认为这样做公平,因为,“领导就必须承担领导责任。” 海尔洗衣机分管质量的负责人触动很大,决定自罚300元,并做出了书面的检查。同时,制定措施,从体系上对洗衣机的质量进行整改(摘自《海尔报》,1995年7月26日,第190期)。这样,不是采用简单的撤换管理人员的办法,而是采用以公开监督,披露信息的办法,促使海尔OEC管理模式在红星建立。 在海尔全新理念导向下,原红星公司一切工作都围绕市场展开: ——建立健全了质保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使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可靠的保证。 ——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全面调整内部机构。撤销34个处室,成立销售部、财务部、制造部、技术质量部、综合部和科研所,实行5部1所管理。按照“分开竞争、择优上岗”原则,中层干部105人减至45人。尽管精减干部这一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但柴永森总经理还是坚持按海尔的文化做了。 ——改革干部制度,变“相马”式的干部提拔制度为“赛马”式的竞争制度。公开招聘、选拔一流人才,充实各部门班干部岗位,仅销售部门即招聘了50多们大专学历以上的营销人员。崭新的用人观念,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给企业人才市场注入了活力,也使洗衣机营销系统寻找到新启动点。 ——调整销售战略,重塑市场信誉。根据国内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产量,将过去单纯面向国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在出口的同时投放国内市场,并冠以朗朗上口的“小神童”新品牌;新开发了一种适销对路、大容量的气泡双桶洗衣机,起名“小神泡”。两种新品牌产品投放全国各地市场后,一炮打响,供不应求,使失去的洗衣机市场重回“怀抱”。 海尔集团针对原红星厂营销人员在开拓市场方面的被动思想提出批评,指出“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越是淡季越应该做工作,越是淡季做工作越能收到效果”。因为过去,该公司营销人员在夏季前后的洗衣机销售淡季,常常是呆在企业里轧帐囤积。为改变营销人员的旧观念、旧习惯,该公司临时筹措出差资金,发动营销人员在淡季走向全国各地市场,强大的“淡季攻势”,果然使沉寂的洗衣机市场红火起来了。最成功的例子是“小小神童”洗衣机的研制开发。每年6-9月一直是洗衣机销售淡季,但是夏天人们不是不需要用洗衣机洗衣服,而是现售的洗衣机容量太大,多数为5公斤型,换下一件衬衣扔到功能为5公斤的洗衣机里,要浪费很多水,所以不会用洗衣机洗。针对这一点,海尔开发了一个“小小神童”洗衣机,1.5公斤容量,3个水位,最小水位洗两双袜子。这种洗衣机开发出来,开拓了一个淡季洗衣机市场。在这个季节,当其它洗衣机产销量下降时,海尔“小小神童”却直线上升。 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开拓市场,重要的是思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红星电器厂在兼并和改革中运用海尔文化使昔日的“休克鱼”成了今日的“巨鲸”,在洗衣机行业中,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第一名。1997年底,海尔洗衣机已经实现了初步战略目标,在中国市场上打败了外国名牌,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可同时规模生产欧、亚、美三种风格洗衣机的企业。 结合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简答题查看答案
海尔兼并青岛红星器厂 1995年的青岛红星电器厂,拥有员工3240人,到95年6月,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33亿元。红星有30年的历史,原来是一家手工作坊式的集体小企业,85年原名是煤气用具厂。80年代该厂抓住机遇,从白手起家到第一代大容量的洗衣机的定点生产厂,是国内最早最大的双桶洗衣机生产企业。该企业在80年代曾走在行业前列。但是,由于经营不善,到了1995年时,机构膨胀,人员臃肿。产品质量大幅下降,市场销量从全国第二位跌至第七位。许多工作人员对公司的管理有意见。在技术方面,不重视新产品开发,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十几年不变,经营风险较大。连换四任经理,但均无起色,而且企业每况愈下,至1995年6月当月亏损已达750万元。 1995年7月4日,在青岛市政府的支持下,红星厂整体划归海尔,连同所有的债务。 海尔对红星厂的改造分两步走:首先,在海尔企业文化中心的指导下,教育新员工接受海尔的企业文化,从原咨询认证中心派出质量控制人员。第二步,提高工作效率,海尔派出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小组检查工厂的所有环节。 海尔集团认为盘活资产关键在于盘活人,要“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所以张瑞敏相信他找到了改变原红星员工观念的捷径:“我们大力宣传海尔的文化价值及行为规范,当然,最大的困难是让他们认识并统一到海尔企业文化的目标上来”。 在给新员工做过几次介绍海尔企业文化的发言之后,企业文化中心主任认为,对兼并的企业重要工作是“你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下一步就是找出好的和坏的行为例子,并将其转化为《海尔人》报纸上的故事,这样员工们就能记住和讨论。 虽然原红星电器公司已到了难以维持之际,但管理人同和一部分工人对海尔的兼并仍有抵触情绪。红星的销售人员早已沉沦,毫无改变工厂面貌之意。按他们中一员的说法,一到“淡季”(即6月到9月这段时间),几个月就闲着没事干,只是空等待,而不直接到销售点去。“销售人员必须彻底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海尔领导认为。 红星的105位中层干部形成中一个挑战。由于没有明确的职责,他们行事既不准确也缺乏责任心。其结果是公司内部形成臃肿的小官僚圈子,一些不对企业负责,不对市场负责,而是拉关系谋私利。 事情更糟的是,红星的洗衣机质量如此之差以至于堆积下大量存货,当时有约11万台没法销出去,许多是被退回来的需要修理的,当然这同海尔一般标准都差得很远。实际上,这意味着红星的品牌已遭受严重影响。虽然很多商家欠红星的帐,但商家认为退回低质量产品已伤害了他们利益并赔了钱。商家们永远不想再进红星洗衣机的货了。 在1995年7月5日,仅仅在划归的第二天,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杨绵绵带领着海尔以下五个部门的负责人到达了红星:原咨询认证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规划发展中心、财务中心以及企业文化中心。他们向全体员工讲了话,解释了海尔的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杨绵绵这位一直抓管理抓质量的海尔高层领导讲述了海尔强调个人职责,追求最高质量信誉及实行岗位责任制。她讲述了只有通过公开竞争才能让他们生存下去。她重申工人们不应该由于红星衰落而受到指责,管理人员要负至少80%的责任。 在8月份,张瑞敏亲自向公司中层干部阐述了同样一个问题。他给他们讲了人力资本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因素。他概述了中层干部在企业发展中的职责,引述了“80/20”原则,即企业中重要的20%人员领导着其他80%人员。经张瑞敏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在每个营运环节(每个人及每笔交易)做好计划。他也概括了海尔洗衣机战略的几个要点: ● 以市场为中心,海尔洗衣机应销售信誉,而不是廉价品,采取的每个步骤均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 降低成本提高收入,产出最大化投入最小化。 ● 每个人必须制定切实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在2-3年中朝着将海尔洗衣机建成中国洗衣机第一制造商的总目标奋斗。 派到红星任总经理的柴永森先生1984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95年时他只有32岁,这位年轻干部思路敏锐,行动迅速,能够准确地理解执行海尔决策层改变红星面貌的战略部署。 为鼓舞士气,柴永森让海尔洗衣机员工们投入到新产品开发项目中,在第一个月就搞了36种新产品样品。很快有两个新牌子产品受到市场欢迎: “小神童”——一种面向国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传统上全自动洗衣机只向国际市场出售) “小神泡”——一种大容量,气泡型双桶洗衣机 在销售及分销前沿,柴永森的动作也同样快。为了起到震动销售人员而使其行动起来,他宣布他们的工资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工作成效。这完全断绝了他们“淡”“旺”季的想法。虽然重建同经销商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更困难,柴永森最终说服商家再给海尔洗衣机一次机会。作为对海尔承诺收回或修理所有红星不良品的回报,批发商们同意还清他们前面的欠款,海尔的信誉再一次铺平了开拓市场的道路。不久,柴永森就发布海尔洗衣机销售人员有的家中有病人或其他困难。柴永森重奖他们并号召全体销售人员向他们学习。 在1995年年底,海尔洗衣机废除了几种老式产品,以便集中精力研究、开发和生产已受欢迎的型号,他们的目标是每个月开发出一种新产品。以后的事实证明,他们每年开发的新产品远远超出了这个目标。 “范萍事件”与海尔文化的推进 海尔管理上有个80/20原则。企业里发生的任何一件过错,管理者都要承担80%的责任。兼并后的一周内,海尔集团公司对红星洗衣机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初探。红星的不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于人,人的问题关键在于干部,红星厂干部的问题关键在于从来没有动真格的。(摘自《海尔报》,1995年7月12日,第188期) 1995年7月12日,在已经更名的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公布了一则处理决定:质检员范萍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选择开关插头错和漏检,被罚款50元。这时的洗衣机的产品开箱和社会返修率与第一名牌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海尔管理者认为这决不是范萍一个人造成,主要是管理上漏洞,使范萍由“偶然”变为“必然”。海乐要求掌握全局的管理干部,要承担责任在前,先检查管理上的问题,即范萍的上级要负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范萍们”的错误减少。 《海尔报》在1995年7月19日点名指出“范萍的上级应负什么责任?”“范萍事件”在原红星引起强烈震动,在此之前,该厂从未因产品质量出问题而追究过其上级领导的责任,其它工作也一样,从未有“80/20原则”的思路。因此,人们都很震惊。当然,多数工人认为这样做公平,因为,“领导就必须承担领导责任。” 海尔洗衣机分管质量的负责人触动很大,决定自罚300元,并做出了书面的检查。同时,制定措施,从体系上对洗衣机的质量进行整改(摘自《海尔报》,1995年7月26日,第190期)。这样,不是采用简单的撤换管理人员的办法,而是采用以公开监督,披露信息的办法,促使海尔OEC管理模式在红星建立。 在海尔全新理念导向下,原红星公司一切工作都围绕市场展开: ——建立健全了质保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使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可靠的保证。 ——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全面调整内部机构。撤销34个处室,成立销售部、财务部、制造部、技术质量部、综合部和科研所,实行5部1所管理。按照“分开竞争、择优上岗”原则,中层干部105人减至45人。尽管精减干部这一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但柴永森总经理还是坚持按海尔的文化做了。 ——改革干部制度,变“相马”式的干部提拔制度为“赛马”式的竞争制度。公开招聘、选拔一流人才,充实各部门班干部岗位,仅销售部门即招聘了50多们大专学历以上的营销人员。崭新的用人观念,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给企业人才市场注入了活力,也使洗衣机营销系统寻找到新启动点。 ——调整销售战略,重塑市场信誉。根据国内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产量,将过去单纯面向国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在出口的同时投放国内市场,并冠以朗朗上口的“小神童”新品牌;新开发了一种适销对路、大容量的气泡双桶洗衣机,起名“小神泡”。两种新品牌产品投放全国各地市场后,一炮打响,供不应求,使失去的洗衣机市场重回“怀抱”。 海尔集团针对原红星厂营销人员在开拓市场方面的被动思想提出批评,指出“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越是淡季越应该做工作,越是淡季做工作越能收到效果”。因为过去,该公司营销人员在夏季前后的洗衣机销售淡季,常常是呆在企业里轧帐囤积。为改变营销人员的旧观念、旧习惯,该公司临时筹措出差资金,发动营销人员在淡季走向全国各地市场,强大的“淡季攻势”,果然使沉寂的洗衣机市场红火起来了。最成功的例子是“小小神童”洗衣机的研制开发。每年6-9月一直是洗衣机销售淡季,但是夏天人们不是不需要用洗衣机洗衣服,而是现售的洗衣机容量太大,多数为5公斤型,换下一件衬衣扔到功能为5公斤的洗衣机里,要浪费很多水,所以不会用洗衣机洗。针对这一点,海尔开发了一个“小小神童”洗衣机,1.5公斤容量,3个水位,最小水位洗两双袜子。这种洗衣机开发出来,开拓了一个淡季洗衣机市场。在这个季节,当其它洗衣机产销量下降时,海尔“小小神童”却直线上升。 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开拓市场,重要的是思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红星电器厂在兼并和改革中运用海尔文化使昔日的“休克鱼”成了今日的“巨鲸”,在洗衣机行业中,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第一名。1997年底,海尔洗衣机已经实现了初步战略目标,在中国市场上打败了外国名牌,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可同时规模生产欧、亚、美三种风格洗衣机的企业。 结合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简答题查看答案
海尔兼并青岛红星器厂 1995年的青岛红星电器厂,拥有员工3240人,到95年6月,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33亿元。红星有30年的历史,原来是一家手工作坊式的集体小企业,85年原名是煤气用具厂。80年代该厂抓住机遇,从白手起家到第一代大容量的洗衣机的定点生产厂,是国内最早最大的双桶洗衣机生产企业。该企业在80年代曾走在行业前列。但是,由于经营不善,到了1995年时,机构膨胀,人员臃肿。产品质量大幅下降,市场销量从全国第二位跌至第七位。许多工作人员对公司的管理有意见。在技术方面,不重视新产品开发,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十几年不变,经营风险较大。连换四任经理,但均无起色,而且企业每况愈下,至1995年6月当月亏损已达750万元。 1995年7月4日,在青岛市政府的支持下,红星厂整体划归海尔,连同所有的债务。 海尔对红星厂的改造分两步走:首先,在海尔企业文化中心的指导下,教育新员工接受海尔的企业文化,从原咨询认证中心派出质量控制人员。第二步,提高工作效率,海尔派出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小组检查工厂的所有环节。 海尔集团认为盘活资产关键在于盘活人,要“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所以张瑞敏相信他找到了改变原红星员工观念的捷径:“我们大力宣传海尔的文化价值及行为规范,当然,最大的困难是让他们认识并统一到海尔企业文化的目标上来”。 在给新员工做过几次介绍海尔企业文化的发言之后,企业文化中心主任认为,对兼并的企业重要工作是“你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下一步就是找出好的和坏的行为例子,并将其转化为《海尔人》报纸上的故事,这样员工们就能记住和讨论。 虽然原红星电器公司已到了难以维持之际,但管理人同和一部分工人对海尔的兼并仍有抵触情绪。红星的销售人员早已沉沦,毫无改变工厂面貌之意。按他们中一员的说法,一到“淡季”(即6月到9月这段时间),几个月就闲着没事干,只是空等待,而不直接到销售点去。“销售人员必须彻底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海尔领导认为。 红星的105位中层干部形成中一个挑战。由于没有明确的职责,他们行事既不准确也缺乏责任心。其结果是公司内部形成臃肿的小官僚圈子,一些不对企业负责,不对市场负责,而是拉关系谋私利。 事情更糟的是,红星的洗衣机质量如此之差以至于堆积下大量存货,当时有约11万台没法销出去,许多是被退回来的需要修理的,当然这同海尔一般标准都差得很远。实际上,这意味着红星的品牌已遭受严重影响。虽然很多商家欠红星的帐,但商家认为退回低质量产品已伤害了他们利益并赔了钱。商家们永远不想再进红星洗衣机的货了。 在1995年7月5日,仅仅在划归的第二天,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杨绵绵带领着海尔以下五个部门的负责人到达了红星:原咨询认证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规划发展中心、财务中心以及企业文化中心。他们向全体员工讲了话,解释了海尔的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杨绵绵这位一直抓管理抓质量的海尔高层领导讲述了海尔强调个人职责,追求最高质量信誉及实行岗位责任制。她讲述了只有通过公开竞争才能让他们生存下去。她重申工人们不应该由于红星衰落而受到指责,管理人员要负至少80%的责任。 在8月份,张瑞敏亲自向公司中层干部阐述了同样一个问题。他给他们讲了人力资本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因素。他概述了中层干部在企业发展中的职责,引述了“80/20”原则,即企业中重要的20%人员领导着其他80%人员。经张瑞敏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在每个营运环节(每个人及每笔交易)做好计划。他也概括了海尔洗衣机战略的几个要点: ● 以市场为中心,海尔洗衣机应销售信誉,而不是廉价品,采取的每个步骤均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 降低成本提高收入,产出最大化投入最小化。 ● 每个人必须制定切实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在2-3年中朝着将海尔洗衣机建成中国洗衣机第一制造商的总目标奋斗。 派到红星任总经理的柴永森先生1984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95年时他只有32岁,这位年轻干部思路敏锐,行动迅速,能够准确地理解执行海尔决策层改变红星面貌的战略部署。 为鼓舞士气,柴永森让海尔洗衣机员工们投入到新产品开发项目中,在第一个月就搞了36种新产品样品。很快有两个新牌子产品受到市场欢迎: “小神童”——一种面向国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传统上全自动洗衣机只向国际市场出售) “小神泡”——一种大容量,气泡型双桶洗衣机 在销售及分销前沿,柴永森的动作也同样快。为了起到震动销售人员而使其行动起来,他宣布他们的工资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工作成效。这完全断绝了他们“淡”“旺”季的想法。虽然重建同经销商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更困难,柴永森最终说服商家再给海尔洗衣机一次机会。作为对海尔承诺收回或修理所有红星不良品的回报,批发商们同意还清他们前面的欠款,海尔的信誉再一次铺平了开拓市场的道路。不久,柴永森就发布海尔洗衣机销售人员有的家中有病人或其他困难。柴永森重奖他们并号召全体销售人员向他们学习。 在1995年年底,海尔洗衣机废除了几种老式产品,以便集中精力研究、开发和生产已受欢迎的型号,他们的目标是每个月开发出一种新产品。以后的事实证明,他们每年开发的新产品远远超出了这个目标。 “范萍事件”与海尔文化的推进 海尔管理上有个80/20原则。企业里发生的任何一件过错,管理者都要承担80%的责任。兼并后的一周内,海尔集团公司对红星洗衣机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初探。红星的不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于人,人的问题关键在于干部,红星厂干部的问题关键在于从来没有动真格的。(摘自《海尔报》,1995年7月12日,第188期) 1995年7月12日,在已经更名的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公布了一则处理决定:质检员范萍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选择开关插头错和漏检,被罚款50元。这时的洗衣机的产品开箱和社会返修率与第一名牌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海尔管理者认为这决不是范萍一个人造成,主要是管理上漏洞,使范萍由“偶然”变为“必然”。海乐要求掌握全局的管理干部,要承担责任在前,先检查管理上的问题,即范萍的上级要负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范萍们”的错误减少。 《海尔报》在1995年7月19日点名指出“范萍的上级应负什么责任?”“范萍事件”在原红星引起强烈震动,在此之前,该厂从未因产品质量出问题而追究过其上级领导的责任,其它工作也一样,从未有“80/20原则”的思路。因此,人们都很震惊。当然,多数工人认为这样做公平,因为,“领导就必须承担领导责任。” 海尔洗衣机分管质量的负责人触动很大,决定自罚300元,并做出了书面的检查。同时,制定措施,从体系上对洗衣机的质量进行整改(摘自《海尔报》,1995年7月26日,第190期)。这样,不是采用简单的撤换管理人员的办法,而是采用以公开监督,披露信息的办法,促使海尔OEC管理模式在红星建立。 在海尔全新理念导向下,原红星公司一切工作都围绕市场展开: ——建立健全了质保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使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可靠的保证。 ——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全面调整内部机构。撤销34个处室,成立销售部、财务部、制造部、技术质量部、综合部和科研所,实行5部1所管理。按照“分开竞争、择优上岗”原则,中层干部105人减至45人。尽管精减干部这一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但柴永森总经理还是坚持按海尔的文化做了。 ——改革干部制度,变“相马”式的干部提拔制度为“赛马”式的竞争制度。公开招聘、选拔一流人才,充实各部门班干部岗位,仅销售部门即招聘了50多们大专学历以上的营销人员。崭新的用人观念,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给企业人才市场注入了活力,也使洗衣机营销系统寻找到新启动点。 ——调整销售战略,重塑市场信誉。根据国内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产量,将过去单纯面向国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在出口的同时投放国内市场,并冠以朗朗上口的“小神童”新品牌;新开发了一种适销对路、大容量的气泡双桶洗衣机,起名“小神泡”。两种新品牌产品投放全国各地市场后,一炮打响,供不应求,使失去的洗衣机市场重回“怀抱”。 海尔集团针对原红星厂营销人员在开拓市场方面的被动思想提出批评,指出“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越是淡季越应该做工作,越是淡季做工作越能收到效果”。因为过去,该公司营销人员在夏季前后的洗衣机销售淡季,常常是呆在企业里轧帐囤积。为改变营销人员的旧观念、旧习惯,该公司临时筹措出差资金,发动营销人员在淡季走向全国各地市场,强大的“淡季攻势”,果然使沉寂的洗衣机市场红火起来了。最成功的例子是“小小神童”洗衣机的研制开发。每年6-9月一直是洗衣机销售淡季,但是夏天人们不是不需要用洗衣机洗衣服,而是现售的洗衣机容量太大,多数为5公斤型,换下一件衬衣扔到功能为5公斤的洗衣机里,要浪费很多水,所以不会用洗衣机洗。针对这一点,海尔开发了一个“小小神童”洗衣机,1.5公斤容量,3个水位,最小水位洗两双袜子。这种洗衣机开发出来,开拓了一个淡季洗衣机市场。在这个季节,当其它洗衣机产销量下降时,海尔“小小神童”却直线上升。 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开拓市场,重要的是思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红星电器厂在兼并和改革中运用海尔文化使昔日的“休克鱼”成了今日的“巨鲸”,在洗衣机行业中,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第一名。1997年底,海尔洗衣机已经实现了初步战略目标,在中国市场上打败了外国名牌,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可同时规模生产欧、亚、美三种风格洗衣机的企业。 结合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简答题查看答案
一天,某纺织公司总经理来到工厂,在一个纺织车间视察工作。他径直走到车间主任办公室,向一位男士说:“你叫张明,这里的车间主任?”当这位男士回答“是”后,总经理直截了当地说道:“我是新任的公司总经理,我要把工厂真正地管起来,你懂吗?”车间主任点了点头,然后向工人们挥了挥手,工人们立即关闭了纺织机。车间主任转身对总经理说:“好吧,你开始真正管吧。”从此对话中可以推论()。
单选题查看答案
职业人要善于挖掘自己的潜力,当别人贬低自己能力的时候,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人物。
判断题查看答案
工序是指在一个工作地上,一位工人对劳动对象连续实施的生产作业,是生产过程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判断题查看答案
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地上对同一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生产环节,称为()
单选题查看答案
搬运工也需要理解 如果你沿着新奥尔良海岸,走过越洋公司(TransoceanSedcoForex)的一架钻井时,会看到一些可能令你颇感困惑的事情。很多工人的硬质工作帽上贴有三个标签。一个上面写着“开始理解我”,另两个则是彩色的圆点。这都是什么意思?在这里,彩色圆点是在告诉他的同事,帽子下面的这个人的人格特点。公司相信,如果人们知道与自己打交道的人有着什么样的人格特点,那么人们可以更好地彼此理解和相处。 越洋公司从外部聘请了一家顾问公司对全球8300名员工进行了人格评估。他们给员工28个题目,每个题目中,4个词汇为一组。让工人选择一个最准确描述自己和一个最不准确描述自己的词汇。例如,其中一个题目是:挑剔的、顺从的、固执的、好玩的。然后,员工在指导下对自己的测验计分,并找到两种主要的颜色。例如,黄色是情绪化的、多言多语的、喜欢与人打交道的;绿色是谨慎而严肃的;红色是意志坚定和行动果断的;蓝色不喜欢变化并有一点犹豫不决。钻井工人在帽子上画上这些圆点,地面员工则把它们贴在办公室的门上。公司并不要求每个人必须显示自己的颜色,而且,也有一些人认为这种做法太涉及隐私了。越洋公司负责操作安全的顾问提姆·考莱斯(TimCallais)说,那些质疑该项目可信度的人“可能就是蓝色的人”。 很多员工似乎发现这些圆点很有帮助。托姆·基顿(ThomKeeton)是一位“红+绿”的钻井经理,他始终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颜色对比表,以便快速查询。汤姆.沃特金斯(TomWatkins)是一位钻井船上的资深钻探手,也是“红+绿”,他认为这两种颜色准确反映了他的人格特点:坦率鲁莽、直来直去,不喜欢过多交谈。戴维·格雷(DayidGray)是“绿 +黄”,他说这些彩色圆点帮助他与那些非常容易兴奋的“红+绿”者打交道,他指出,那不过是更为直截了当而已。 这种方案并不仅仅在越洋公司一家使用。不少有着大量蓝领工人的地方,都使用类似的基于人格的编码系统。肯德基的装配线工人就使用这一系统,此外还有堪萨斯的警察、得克萨斯的电工、佛罗里达的建筑工人以及纽约市的木工和水管工人。 你是否认为让员工“在帽子上带着自己的人格特点”这种做法是一种个人侵犯?是否不够道德?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