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2 个小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但在一些地方、一些企业浪费资源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针对这一现象,某校高二(1)班同学决定围绕水资源节约这一课题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
材料一:人均拥有水资源及每万元GDP耗水量比较(单位:立方米)

材料二:“我们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为此我们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保护土地和水资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十七大报告摘录)

简答题1

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制约。人类能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并以这种认识为指导改造自然界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人类认识活动对自然界产生直接与间接、积极与消极的多方面影响,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保护自然,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解析

简答题2

在调查中,同学们了解到,当地一家大型企业采取适当措施,使原先的废水得到充分利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大节约了水资源。请你说明“废水不废”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正确答案

“废水不废”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采取适当措施,就能够变废为宝。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