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1 个小题

背景材料:
下面是铝热反应的改进实验。
(1)实验用品:2g氧化铁和铝粉的混合物(质量比5:2)、氯酸钾、无水乙醇、粉笔1支、烧杯、镊子、药匙、玻璃片、带铁夹的铁架台、盛细沙的蒸发皿、磁铁、火柴、小刀。
(2)实验步骤
①用小刀在干粉笔上挖出宽约0.5cm、深0.3cm的浅槽后,将粉笔浸泡于盛有无水乙醇的烧杯中。
②用镊子取出浸透乙醇的粉笔于玻璃片上,用药匙把2g混合好的铝热剂平铺在粉笔槽中,上面再铺少许氯酸钾。
③将盛药品的粉笔倾斜固定在铁夹上,并在下方放置盛细沙的蒸发皿。
④用火柴点燃粉笔,观察实验现象。

简答题1

问题: (1)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改进实验在教学中有哪些优点?

正确答案

(1)氧化铁粉末和铝粉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光芒;熔融物落入细沙中,待冷却后,可用磁铁吸引。
反应方程式:
(2)①药品用量减少,提高了演示实验的安全性,演示时不会对前排学生构成事故威胁。
②由于没有使用镁条和滤纸折成的漏斗,所以没有镁条燃烧的强光和滤纸烧糊这些无关现象的干扰,便于学生观察和记忆。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背景材料: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本。请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节选。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背景材料: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本。请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节选。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背景材料: 案例: 某版本化学教科书"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片段。 1.观察下列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及所得的结论填入表2-3。 实验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段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 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实验2将小块金属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3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投入一小块(约绿豆大小)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2.根据上述反应中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总结钠在反应中体现出的性质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背景材料: 案例: 某版本化学教科书"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片段。 1.观察下列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及所得的结论填入表2-3。 实验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段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 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实验2将小块金属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3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投入一小块(约绿豆大小)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2.根据上述反应中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总结钠在反应中体现出的性质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检验NaHCO和NaCO的热稳定性,通常的做法是分别将其加热,并将其所产生的气体通往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下面是某老师对NaHCO和NaCO的热稳定性实验的创新设计: 如图所示,在一小试管内盛装NaHCO固体,并将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A中,在具支试管中盛装NaCO固体,并将支管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B中,然后加热,结果发现,A中溶液变浑浊,而B中溶液无变化。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上述改进后的实验有哪些优点? (2)在平时改进化学实验时,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背景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甲烷的内容标准是:认识化学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部分内容: 2.甲烷的取代反应 【科学探究】 取两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如图3-3所示),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片刻后,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 问题1:你从实验中得到哪些信息? 问题2:你所得到的信息中能获得什么结论? 室温下,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应;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的氧化反应"等知识。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背景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甲烷的内容标准是:认识化学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部分内容: 2.甲烷的取代反应 【科学探究】 取两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如图3-3所示),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片刻后,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 问题1:你从实验中得到哪些信息? 问题2:你所得到的信息中能获得什么结论? 室温下,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应;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的氧化反应"等知识。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Ⅰ.中学课本中介绍了如下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 Ⅱ.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课本中实验制取乙醛存在哪些不足? (2)11实验中,为了使反应进行的速率加快,需增加什么装置? (3)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活动时,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