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教学理念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建立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所要采用的教学策略。 (教师的能力从哪里来)
“演示实验—归纳”模式:一般总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从中获得生动的感性材料,
并学会从这些感性材料中归纳事物的特征,找到物理现象的规律性的东西,抽取出概念。
比如,“液体压强”教学
优点:1、“提出问题”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缺点:2、“定义概念”环节,教师应带领学生经过反复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抛弃实验现象中非本质的东西,抓住本质属性从而给概念下定义。
3、“概念应用”环节,进行概念教学时,应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概念,重点不在于学生是否会背诵,而在于学生是否会应用。
4、应用概念是概念教学的目的,也只有在概念的应用中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才能带
着这些问题反过来再强化和深挖概念的实质。不出现“煮夹生饭”的现象,这样的概念教学才算过关。
“理想实验—探究”模式
比如,布朗运动
优点: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抽象思维的能力
缺点:1、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由浅入深,具有启发性和可探索性。
2、实验不可能成功,所以抽象出来的概念必须经得起科学实验的检验。
“问题—推理”模式:通过现象抽象出物质、运动的某一属性,可以得到表征物质或
运动的某种性质的物理量。“比值定义法”是这一抽象概括方法的重要方法。
比如,“位移”
优点:1、问题的本身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头脑中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去追溯问题的源头。
缺点:2、定义的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3、“命名概念”时,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不断生成式的构建”,而不只是注重结果,让学生学会逻辑推理的物理学方法。
概念的人文模式
比如,电磁感应
优点: 学生会感到物理学习的生动有趣,在心理上容易接受,而且易于理解
缺点:学生容易死记硬背,不能够强迫学生去记忆这些知识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