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在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后,李老师想让学生利用在课堂中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制作一个简单的电子作品,用以介绍信息技术的历史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李老师给出的任务是“制作关于CPU的发展历史的电子报刊”。可是,课堂中却出现了一部分学生无精打采地进行简单地复制粘贴,组合电子报刊的现象。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李老师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问题? (3)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

(1)李老师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2)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任务是主线。李老师提出的任务是“制作关于CPU的发展历史的电子报刊”,任务比较单一,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缺少足够的吸引力。由此,设计的任务并没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没有让学生产生真正的内在驱动力。
(3)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师主导下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使信息技术能力得到综合提升,应该注意下面的问题:任务的设计要恰当,任务要真实、有趣、开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留有自主开拓的余地,学生才会迸发出真正的内在驱动力,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进行创作。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初中信息技术》初一年级第一章的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 (1)请根据资料的内容,分析学生的特征。 (2)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为本节课确定合适的重难点。 (3)为本节课设计合适的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学目标。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力?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力?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在上课前,陈老师对所在的高一(1)班全体学生进行课前调查。调查一下学生对于即将要学习的“图片的合成”的了解程度,结果发现有30%的学生从没听说过该知识,60%的学生虽然有听说过,但并不会动手操作,只有10%的学生由于有过基础因此对“图片的合成”比较了解。问题: (1)这一调查结果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什么性质? (2)如果你是该老师,你将采用什么教学策略?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下列不属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简述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趋势。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下列不属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不会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下列不属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