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
(1)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一是将普查摸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组织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查,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地、县级普查的基础上,基本摸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存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二是通过制定评审标准并经过科学认定,逐步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及四级保护制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国务院批准公布;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同级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三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四是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在动态整体性保护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生机。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代表作传承人(团体)进行传习活动。同时,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
(2)创新保护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如下几项:第一,建立保护名录制度。第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变为有形的形式。第三,在它产生、生长的原始氛围中保持其活力。第四,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经济资源,以生产性方式保护。第五,保护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丰富性,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性、独特性、多样性,决定了保护方式也是多样的。以上列举的几种保护方式,实施的基础是立法保护。立法保护是根本性的保护。只有有了健全的立法保护,才会使行政保护、财政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得到保证。
(3)加强组织领导很抓落实。地方各级政府加强领导,要将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及时研究制定保护规划,加快法律法规建设,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加强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保护工作,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由文化部牵头,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解决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发挥专家的作用,要求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咨询机制和检查监督制度,并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就是保护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文化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人类社会的文化创新。我们要掌握当代文化发展的主导权。为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为了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保持中华文化的竞争力,为了文化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我们必须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造性转化。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思想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大量的和谐思想及其行为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许多积极因素可以直接作用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帮助我们解决人类的和谐生存、可持续发展和精神走向等问题。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一个稳定的文化系统,我们可以在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方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汲取有益的东西,使我国和谐文化建设更具民族性和大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