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近年来,许多大学生花钱请人代替自己上课,并且有蔚然成风之势,一个班甚至可能出现高达10%的替课者,对于这种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信息化时代,知识获取的途径日益宽泛。当今社会,相比传统的课堂教育,大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更多也更便捷。但是在高校出现大学生“代课现象”这一做法是不妥的,这一现象如果在校园超过10%,应当引起学校方面的高度重视。
首先,学校管理方面,就业率的高与低是大学评价的主要指标,导致高校在办学方向趋向功利化,学生在就业与学业之间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代课成为一种市场需要,大学老师也只能听之任之、无可奈何。
其次,学生自身方面,不愿吃苦是很普遍的现象,既然花钱能解决,何必苦着自己上些自己不喜欢的课程。进一步讲也是一种弄虚作假诚信缺失的行为,是对自身的不负责。同时也是“诚信缺失”、“金钱万能”等不良社会风气向校园蔓延的表现。
再次,我们也要反思“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填鸭灌输式教育方式的弊端,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现实工作的需求严重脱节,所学非所用,尤其是大学公共课,缺少趣味性及互动是造成部分大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若想彻底解决大学生“代课现象”,第一,高校应增强所设课程的实用性,增设一些比较前沿、实用的专业课程,并增加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自由度,同时任课教师也应优化课堂教学,用精彩的课堂留住学生。第二,现在社会就业压力很大,政府要给大学生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打击不规范的就业行为,不要把学业和就业捆绑在一起,消除掉大学生的就业焦虑。第三,大学生应该分清楚学习和工作的不同意义,学习是一种能力的提高过程,学校是今后步入社会的“蓄水池”,破除读书功利化的倾向,同时代课行为应受到校方的严肃惩处。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当今许多大学生宁愿在家中待着也不步入社会锻炼,针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学校举行评选,不让老师评选自己班的学生,但是一个老师就评自己的学生还让学生说不认识老师,用个词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现在某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等评优评奖或者出国机会,在网上购买志愿服务证明为自己“添砖加瓦”,对此,你怎么看?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格桑德吉,出生于1987年曾经的高原“孤岛”、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墨脱县。教育改变了她的命运,她决定回家改变更多的孩子。2001年从河北师大毕业选择回乡任教,已经在当地教书17年,2003年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提到西藏墨脱,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那里位于边境线上,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人们常用“进藏难,进墨脱更难”来形容进出墨脱的艰辛。格桑德吉就生长在这个曾经偏远、贫穷、信息闭塞的地方。格桑德吉一家5口人,爸爸、妈妈和两个弟弟。7岁那年,她上了一所民办小学,当时学校只开语文、藏文、数学三门课,每天回来自己后用一个小黑板把所学再教弟弟和村里面其他孩子。后面终于有机会去外面上学,但是路上环境恶劣,还需要自己背粮食,为了上学还是坚持了下去。 2001年,从民族学院毕业后,本有机会在拉萨工作的她,却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让家乡的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格桑德吉说:“家乡有我的童年,我的记忆,我的信仰,我的梦想。” 当时的帮辛乡小学路还没有通,村里面的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上课,他们担心孩子们的安全。再加上乡亲们的教育意识不强,经常有孩子缺课、弃学。很长一段时间里,格桑德吉的主要工作就是到村里把学生劝回课堂。十多年来,为了孩子们不辍学,格桑德吉频繁往返于泥石流、山体滑坡频发的悬崖山谷间;为了孩子们安全到家,格桑德吉和男老师一样,送孩子趟河水、溜铁索、走悬崖;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其他地方缺老师时,格桑德吉背起干粮就赶过去。 2013年,墨脱公路通车,墨脱的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格桑德吉说,孩子们正在经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目前,墨脱县已有各级各类学校15所,在校学生2096人,专任教师271人。乡政府、学校在广大农牧民群众中,持续性地宣传国家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相关惠民政策,小学入学率已达99%以上;“营养改善计划”也正在这里试点,每个学生每年都能享受800元的营养改善补助和3580元补助标准的“三包”(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政策。 “教育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还将改变更多像我一样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为能在孩子们的成长路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格外幸运。”教书育人的路上,格桑德吉也没有忘记给自己充电,2014年她考上了西藏大学函授本科,并将于今年顺利毕业。 在格桑德吉老师十二年如一日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12年来,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孩子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格桑德吉为门巴族的“护梦人”。她觉得,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可以“忠于初心”——教好每一个孩子,育好每一棵苗,让他们像自己一样学到知识、丰富头脑,做个勇敢真实的人,甘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庸。格桑德吉说,她的担子很重也很光荣,那就是让祖国的花朵在墨脱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格桑德吉,出生于1987年曾经的高原“孤岛”、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墨脱县。教育改变了她的命运,她决定回家改变更多的孩子。2001年从河北师大毕业选择回乡任教,已经在当地教书17年,2003年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提到西藏墨脱,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那里位于边境线上,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人们常用“进藏难,进墨脱更难”来形容进出墨脱的艰辛。格桑德吉就生长在这个曾经偏远、贫穷、信息闭塞的地方。格桑德吉一家5口人,爸爸、妈妈和两个弟弟。7岁那年,她上了一所民办小学,当时学校只开语文、藏文、数学三门课,每天回来自己后用一个小黑板把所学再教弟弟和村里面其他孩子。后面终于有机会去外面上学,但是路上环境恶劣,还需要自己背粮食,为了上学还是坚持了下去。 2001年,从民族学院毕业后,本有机会在拉萨工作的她,却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让家乡的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格桑德吉说:“家乡有我的童年,我的记忆,我的信仰,我的梦想。” 当时的帮辛乡小学路还没有通,村里面的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上课,他们担心孩子们的安全。再加上乡亲们的教育意识不强,经常有孩子缺课、弃学。很长一段时间里,格桑德吉的主要工作就是到村里把学生劝回课堂。十多年来,为了孩子们不辍学,格桑德吉频繁往返于泥石流、山体滑坡频发的悬崖山谷间;为了孩子们安全到家,格桑德吉和男老师一样,送孩子趟河水、溜铁索、走悬崖;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其他地方缺老师时,格桑德吉背起干粮就赶过去。 2013年,墨脱公路通车,墨脱的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格桑德吉说,孩子们正在经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目前,墨脱县已有各级各类学校15所,在校学生2096人,专任教师271人。乡政府、学校在广大农牧民群众中,持续性地宣传国家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相关惠民政策,小学入学率已达99%以上;“营养改善计划”也正在这里试点,每个学生每年都能享受800元的营养改善补助和3580元补助标准的“三包”(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政策。 “教育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还将改变更多像我一样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为能在孩子们的成长路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格外幸运。”教书育人的路上,格桑德吉也没有忘记给自己充电,2014年她考上了西藏大学函授本科,并将于今年顺利毕业。 在格桑德吉老师十二年如一日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12年来,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孩子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格桑德吉为门巴族的“护梦人”。她觉得,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可以“忠于初心”——教好每一个孩子,育好每一棵苗,让他们像自己一样学到知识、丰富头脑,做个勇敢真实的人,甘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庸。格桑德吉说,她的担子很重也很光荣,那就是让祖国的花朵在墨脱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在大型招聘会上,有些招聘单位通过花钱雇人来凑人数、撑场面,导致应聘者误以为该岗位很热门。对于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近年来,短视频的异军突起不仅带来一波内容创业的热潮,更改变了许多年轻人的娱乐和生活方式。未成年人早恋、未婚先孕,这些成人世界都感到难以启齿的话题,在网络世界却借助算法大肆传播。近日,媒体曝光快手、火山等短视频平台上未成年人妈妈成网红,引发热议。对于短视频乱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早在2012年,因为一个课堂上“徒手劈砖”的视频,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年轻教师魏骁勇一夜走红。这次,“劈砖教授”魏骁勇又出招,5月23日下午,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的教室里,魏教授又放飞起了小型无人机。 原来,他搞了个升级版基于人脸识别的上课点名——无人机点名+巡堂。除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度,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和解决新问题。之前的每堂课上,他都会录下学生的听课视频,并运用面部识别系统,分析学生们的听讲程度——专注还是走神、思考还是打盹,全都无所遁形。魏骁勇的新发明,被学生们称为“看脸色神器”——即通过捕捉视频中学生们的面部表情变化,可以分析上课效果到底好不好——魏骁勇称呼它为“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行为分析模型”。这次,他把这技术做了无人机升级版。小型无人机可以在飞到教室的每个角落,近距离无死角抓取学生面部表情。无人机还可以加入语音功能,在课堂上巡航,提醒上课不专心的同学们“小心挂科”。 魏教授介绍,这次的无人机点名神器,技术上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是更有趣,同时不能生搬之前的技术,会有很多新的问题让学生来发现和解决。 从以物理原理解释徒手劈砖技能,到“刷脸神器”打考勤,魏骁勇教授6年来,一直变着花样地带给课堂惊喜。“劈砖教授”魏骁勇本着“先生活,后学习”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实践为核心的讲授方式,提高了学生动手意识和能力,也因此走红网络。 到目前为止,魏骁勇已有6项发明成功申请到国家专利。早在1998年的学生时代,魏骁勇在一次坐火车的旅途中,因车厢拥挤无法休息,抱着被子养神的他突然灵机一动:原来这样抱着一团东西也能睡觉。返程后,魏骁勇便发明了多功能旅行组合安全气囊,并申请到了国家专利。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早在2012年,因为一个课堂上“徒手劈砖”的视频,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年轻教师魏骁勇一夜走红。这次,“劈砖教授”魏骁勇又出招,5月23日下午,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的教室里,魏教授又放飞起了小型无人机。 原来,他搞了个升级版基于人脸识别的上课点名——无人机点名+巡堂。除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度,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和解决新问题。之前的每堂课上,他都会录下学生的听课视频,并运用面部识别系统,分析学生们的听讲程度——专注还是走神、思考还是打盹,全都无所遁形。魏骁勇的新发明,被学生们称为“看脸色神器”——即通过捕捉视频中学生们的面部表情变化,可以分析上课效果到底好不好——魏骁勇称呼它为“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行为分析模型”。这次,他把这技术做了无人机升级版。小型无人机可以在飞到教室的每个角落,近距离无死角抓取学生面部表情。无人机还可以加入语音功能,在课堂上巡航,提醒上课不专心的同学们“小心挂科”。 魏教授介绍,这次的无人机点名神器,技术上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是更有趣,同时不能生搬之前的技术,会有很多新的问题让学生来发现和解决。 从以物理原理解释徒手劈砖技能,到“刷脸神器”打考勤,魏骁勇教授6年来,一直变着花样地带给课堂惊喜。“劈砖教授”魏骁勇本着“先生活,后学习”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实践为核心的讲授方式,提高了学生动手意识和能力,也因此走红网络。 到目前为止,魏骁勇已有6项发明成功申请到国家专利。早在1998年的学生时代,魏骁勇在一次坐火车的旅途中,因车厢拥挤无法休息,抱着被子养神的他突然灵机一动:原来这样抱着一团东西也能睡觉。返程后,魏骁勇便发明了多功能旅行组合安全气囊,并申请到了国家专利。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