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机理:
(1)单一群体难以充分利用资源环境;
(2)复种群体中的互补和竞争关系;
(3)应用生态位理论发挥群体增产的效益
资源互补:
(1)单一作物群体的叶面积变化成抛物线变化。
(2)单一作物群体地上、下部生长一致(即地上、地下分布的层次一样,对水、肥等地下资源和光等地上资源需求一致)在最繁茂时期,对生活因子的竞争加剧(如光、肥、水),导致生境共享植物的生活因子降低,使生长发育不良;而在间套作的人工复合群体中,交替出现生长高峰期,缓解了对生活因子的竞争。
(3)在间套作的人工复合群体中,可通过人为选择搭配,把不同形态、高度、不同生育期、不同营养特性和有利的生化互作反应(植物相生----化感作用)的作物组合在一起,利用相互间的互补作用,缓解种内、种间的竞争。
(4)在套作时还利用了后作的提早播种的时间效应,有利于趋利避害、提高后作产量(两方面)和为后作提供早茬口。
竞争表现:
(1)空间上的互补和竞争。
(2)时间上的互补和竞争。
(3)地下养分、水分的互补和竞争。
(4)生物间的互补和竞争。
间(混)与套作的区别:
①共处期长短不同:间作共处期长,大于整个生育期的1/2,甚至整个生育期。
②基本效益不同:间、混作主要是利用空间差,地上和(或)地下(禾谷类//豆类),空间集约型。套作除利用空间差外,主要是利用提早播种的时间差,使主作增产或主作平产但附带收获了副作,复种指数提高使全年增产;小部分时间空间集约型,大多数时间是时间集约型。
③计算复种指数不同:间、混作不计入复种面积,套作计入复种面积。
④相同的是:一年内收获了几种作物(间作是同一季节的作物,而套作是不同季节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