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对疑似输血、输液、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情况。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疑因输血、输液、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时,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或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目前引起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的肝炎病毒为()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输血可以引起的感染有()

    多选题查看答案

  • 不论是住院病案还是门诊病案,有些重要医疗信息如药物过敏、体内特殊装置等,应使用特殊标记,以迅速引起使用者注意。

    判断题查看答案

  • 药物不良反应

    名词解析查看答案

  • 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和临床诊断患者的医务人员,脱离隔离区后需进行医学观察的天数为()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每张麻醉药品处方中注射剂不得超过()常用量,片剂、酊剂、糖浆剂等不超过()天常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天。

    填空题查看答案

  • 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城镇应于()小时内、农村应于()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填空题查看答案

  • 在任何情况下使用血液及血液制品,必须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输血风险教育,并在其知情同意并签署"医疗用血志愿书"后方可施行。

    判断题查看答案

  • 医院如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应在多长时间内向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