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2 个小题

材料: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编自《大金国志》等)

简答题1

结合上述材料,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支持迁都一方的主张体现了哪些合理思想?

正确答案

①以客观的地理条件和政治经济条件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依据,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倾向。
②以变化了的疆土面积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依据,体现了随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的辩证发展的观点。
③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综合考虑地理取际联系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依据,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答案解析

考生在回答本题时,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既包括唯物辩证法、也包括辩证唯物论,也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其次学生要注意设问的指向是“支持迁都一方的主张体现了哪些合理思想”,而不是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些观点,只需要说明白支持者的观点所体现的道理即可。从唯物论的角度看,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道理;从辩法的角度来看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的道理。
简答题2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评析阴阳五行说与“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这两种建都观点。

正确答案

在如何建都的问题上,有人以符合阴阳五行之说作为规划迁都的理由,其理论依据是唯心主义的;“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是说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由统治者是否施行德政决定的,而不是由都城的布局是否符合阴阳五行说决定的,这体现了在考虑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十分重要的道理。

答案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评析阴阳五行说与“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这两种建都观点。考生在回答时,对于把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建都的依据,这是唯心主义观点的体现。“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的观点,看到了国家实行德治的重要性,这是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考点:本题考查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的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的知识。
相似试题
  • 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史之俦,赢十白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据史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材料中的“渠”指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722-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33次,朝周王者3次。这实质上反映出()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700多人。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700多人。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