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紧急避险没有危害社会的故意,虽然损害了第三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却保护了更大的合法利益,是一种排除社会危害性,有利于社会的行为。

A

B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防止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危险的侵害,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采取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没有危害社会的故意,虽然损害了第三者的合法利益,但是却保护了更大的合法利益,是一种排除社会危害性,有利于社会的行为。本题说法正确。
相似试题
  • 当事人的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构成犯罪,但应减轻处罚。

    判断题查看答案

  •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要区别是实行的目的不同。

    判断题查看答案

  • 张某持刀追杀李某,李某的朋友熊某恰好路过,用气枪打伤了张某,熊某的行为构成紧急避险。()

    判断题查看答案

  • 正当防卫必须在侵害行为正在进行时,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而紧急避险不强调迫不得已。

    判断题查看答案

  •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主观方面既有故意、也有过失。

    判断题查看答案

  • 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独立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情况。概括的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对于认识的具体内容并不明确,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包括对行为本身、行为对象和行为结果认识不明确三种。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独立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情况。概括的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对于认识的具体内容并不明确,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包括对行为本身、行为对象和行为结果认识不明确三种。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他强调,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