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理,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正确答案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是指活劳动,即劳动力本身的消耗。它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当生产要素与活劳动相结合进行生产时,生产要素的原有价值通过活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不发生价值增值,即不创造价值,它只是价值创造的条件。
(2)知识是人类社会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它们是脑力劳动的结果。知识创造价值的观点是不对的,具体说来:
第一,知识技术产品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只能通过人的脑力劳动被保存被转移,而不能自身创造出价值来。知识在发挥作用时,首先是通过学习教育培训把知识转化为劳动者的技能,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再把这种技能转化为知识劳动,通过知识劳动创造价值。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能使价值总量大大增加,而这增加的价值总量是科技人员的复杂劳动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由技术和知识自身创造出来的。
第二,科学技术和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之所以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因为科技和知识的运用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活劳动的复杂性,从而使人类的劳动不断地起着自乘的作用。所以,直接创造价值的是人类的活劳动,而不是科技和知识本身。如果说有变化的话,那就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价值的源泉在于高级复杂和高效率的活劳动。
第三,说科技和知识本身不创造价值,并不等于否认科技和知识对价值创造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科技和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不仅是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的前提,而且也是创造出更多价值的必要条件。科技和知识对价值创造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不能赋予它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创造价值的功能。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是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有人认为,中国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有人认为,中国可以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达到社会主义发达阶段。这两种观点()

    多选题查看答案

  • 材料1 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材料2 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因此,那种能提高劳动成效从而增加劳动所提供的使用价值量的生产力变化,如果会缩减生产这个使用价值量所必需的劳动时间的总和,就会减少这个增大的总量的价值量。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材料3 “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诞生于工业经济的初期,必将被新的‘知识价值论’(knowledge theory of value)所取代。知识是一种不同于马克思所认为的劳动。”([美]奈斯比特:《大趋势》,1982年英文版,第17页。)里夫金认为:“文明从一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着劳动的概念而构成的。现在人类在其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将人类劳动从生产过程中完全抹去。智能机器正在无数的工作岗位上代替人的劳动,迫使成百万的蓝领和白领工人加入失业者的行列。” ——[美]里夫金:《技术的两面性》,载《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8(10)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1 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材料2 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因此,那种能提高劳动成效从而增加劳动所提供的使用价值量的生产力变化,如果会缩减生产这个使用价值量所必需的劳动时间的总和,就会减少这个增大的总量的价值量。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材料3 “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诞生于工业经济的初期,必将被新的‘知识价值论’(knowledge theory of value)所取代。知识是一种不同于马克思所认为的劳动。”([美]奈斯比特:《大趋势》,1982年英文版,第17页。)里夫金认为:“文明从一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着劳动的概念而构成的。现在人类在其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将人类劳动从生产过程中完全抹去。智能机器正在无数的工作岗位上代替人的劳动,迫使成百万的蓝领和白领工人加入失业者的行列。” ——[美]里夫金:《技术的两面性》,载《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8(10)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1 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材料2 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因此,那种能提高劳动成效从而增加劳动所提供的使用价值量的生产力变化,如果会缩减生产这个使用价值量所必需的劳动时间的总和,就会减少这个增大的总量的价值量。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材料3 “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诞生于工业经济的初期,必将被新的‘知识价值论’(knowledge theory of value)所取代。知识是一种不同于马克思所认为的劳动。”([美]奈斯比特:《大趋势》,1982年英文版,第17页。)里夫金认为:“文明从一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着劳动的概念而构成的。现在人类在其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将人类劳动从生产过程中完全抹去。智能机器正在无数的工作岗位上代替人的劳动,迫使成百万的蓝领和白领工人加入失业者的行列。” ——[美]里夫金:《技术的两面性》,载《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8(10)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美国政治学家()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马克思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标。邓小平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

    多选题查看答案

  • 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

    判断题查看答案

  • 联合国秘书处公布资料认为,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来创造价值的“新经济”是一种()。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