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2 个小题

“中国梦”承载着国家对未来的信心,也饱含了亿万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
材料二幸福是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马克思说过:“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雷锋说得好:“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古今中外一切为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他们是最幸福的人。

简答题1

从“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说明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正确答案

①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保持“中国信心”,实现“中国梦”,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实际,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始终保持“中国信心”,将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体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答案解析

【分析】知识限制是“寻觅社会的真谛”,即“生活与哲学”的第十一课内容,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总趋势、人民群众四个方面,结合材料分析。
简答题2

结合材料二,从价值观角度说明如何更幸福。

正确答案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生活更幸福应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②要使生活更幸福,就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生活更幸福,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答案解析

【考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分析】知识限制是“价值观”,即“生治与哲学”的第十二课内容,包括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结合材料回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