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教学设计题)阅读下列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下列各题。《李清照词两首》其一原文声声慢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课文说明本课选择某版教材《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七课。同单元的课文还有《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以及《李清照词两首》的另一篇《醉花阴》。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宋词。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这里选的是几位大家的名作,兼顾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词的句式错落有致,长短悬殊。小令显得轻灵飞动,长调则更便与写景、叙事和抒情的交互融合。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境浑然交融的意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课时安排一课时学生情况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班级人数45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问题:1.阅读上述材料,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依据。 2.设计一个教学片断,旨在带领学生理解诗中的“愁”情。 3.请给本文设计一道探究题,并简要说明解题过程。

正确答案

1.【参考答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技巧,并熟练运用这些技巧分析其他诗作,提高诗词鉴赏水平。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并掌握叠词的效果及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捕捉词中具有特定属性的意象,并结合意象特点、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感知词中凄凉的意境,深入体味词人“愁”的深刻内涵。二、重点难点:1.品味意象的丰富内涵、感知意境、深入体会词人的别样“愁”情。2.运用诗词鉴赏基本技巧准确把握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情感。设计目的: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读诗。自主方能突显个性解读,合作弥补个性之不足。设计依据:(1)以新课标要求为依托。新课标提出鉴赏古典诗词要从如下方面进行:在了解作品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和理解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独到的思考;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在诗歌的鉴赏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2)以有效课堂为原则。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的重要保障,本着有效课堂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
2.【参考答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歌鉴赏要注重个性化阅读,鉴赏佳句,融入意境,体味情感。1.学生再读全词,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佳句,并选择一角度加以鉴赏。2.学生自由选取诗句赏析。小组内自由讨论交流,互相推荐,自由回答。对于名句教师可稍加点拨作重点鉴赏,其余简略分析。师预设重点佳句:1.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具体设计:(1)赏析时让学生各删去一个与原词比较读,感受叠词的魅力。(2)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挖掘隐含信息,体味其中深情。师引导:开篇七组叠字,可谓“胆大包天”,具有开创性,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追问挖掘文字背后的文字信息。“寻觅”的可能是什么?寻觅的结果?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读来不觉累赘,只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极富音乐美,词人的情感似乎也加倍了。叠词作用:音乐美、增强情感。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具体设计:在学生赏析的基础上,引用古典诗歌中写酒的诗句,把握“酒”的意象内涵,重点品析“淡”。“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将进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明确:“酒”愁的象征,酒“淡”,其实是说愁“浓”,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愁的是晚境何等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具体设计:引导学生把握“雁”的特定内涵。秋天,北雁南飞,词人亦是北方人,避难南下,故说“旧时相识”。雁可回北方,人却客居江南,在异乡相逢,更添天涯沦落之感。明确:“雁”离愁的象征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具体设计:引导学生把握,“黄花满地”内涵。(备用幻灯片引导)强烈的反问,“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瞧悴损”是自己因忧伤而憔悴。黄花更显出一个人无限的孤寂凄苦之情。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具体设计:把握“梧桐”“细雨”特定内涵,在学生赏析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几十字描绘诗句所展示的凄惨的情景,体味情景交融效果。结论:“梧桐”表现了词人悲秋、悲凉的心境。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落在梧桐上,又点点滴滴洒到地上。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更添愁绪,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小结:词人的“愁”的内涵。(结合赏析归结)怀乡之思--漂泊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
3.【参考答案】题目:“雁”是作者用来表情达意的一个意象,在此词中,你还能找到类似的意象吗?这些意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明确:淡酒: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将进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词人本想借酒御寒,殊料,非但不能抵御刺骨寒风,反而又想起以前把酒言欢的情景,此刻只能自斟自饮,两相对照,愁情更重了。黄花:指菊花,黄花堆积指菊花繁盛,千朵万朵压枝低,大好景象,本该夫妇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妻子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此刻的作者却已是形容枯槁,无心赏花,也无人再会怜惜她。这种感情与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的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所抒发的感情是多么地相似啊!梧桐:梧桐这个意象在古诗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来看这句诗: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它传递出的是一种离愁别绪,一种强烈的思念之情。再看这一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写出了杨贵妃去世之后唐玄宗心中的悲凉以及对佳人的苦苦思念。在《声声慢》中,作者也正是借梧桐表达内心的哀怨和凄凉,更何况,外面淅淅沥沥的缠绵细雨不时敲打着她的耳膜,扰乱她的心扉,梧桐加上细雨的点染,使词人的愁情浓得怎么也化不开。小结:词人是词坛才女,也是一位丹青妙手,她选择的是惨淡的黄昏,堆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点滴的细雨,将这些饱含愁情的事物别具匠心地组合在一起,反复渲染,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意境。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3题。本文见本教材P142《孔乙己》(片段) 1.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2.请为本课文设计一段导入语。 3.请根据本文特色及你自己的理解,说明本文的教学方式。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写作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勤奋工作是树立教师威信的第一要素。天道酬勤,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地完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勤于工作,乐于奉献,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写一篇论说文。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为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课改要求。某校创造性地拟定评价方案和表格,让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逐条审核,逐项打分,以此来判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具体需求,美其名曰“学生参与评价”。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为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课改要求。某校创造性地拟定评价方案和表格,让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逐条审核,逐项打分,以此来判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具体需求,美其名曰“学生参与评价”。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写作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说文。材料1:[意]亚米契亚《爱的教育》:倡导谅解与友爱。材料2:陶行知:"爱满天下。"材料3:丰子恺在谈到他的老师时说,李叔同先生是"爸爸的教育",夏丐尊先生是"妈妈的教育"。材料4:冰心:"有爱就有教育。"要求:请联系现实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围绕"爱与教育",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写作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兔子是短跑冠军,但是不会游泳。松鼠是爬树冠军,但是也不会游泳。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和松鼠学游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成效也不大。鸭子教练还不明原因地嚷嚷:"成功来自90%的汗水。加油!加油!"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写一篇论说文。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写作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师者,所以传遭受业解惑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请根据上述两句话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以"我为什么要当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说文。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写作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和修养使人口吐华章。"成长是一项工程,教学是一种生态。当前,中国学生的最大缺陷,可能就是习题做得太多,书籍看得太少;人文思想全无,文化底蕴不足。纵有所成,也难免心理失却平衡,做人一塌糊涂!所以说,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解除掉学生的身心束缚,最大可能地激发起学生的读书兴趣。请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以"素质教育之我见"为题,写一篇论说文。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案例:阅读下列教学片段,回答问题。在学习完幻灯片制作后,老师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以“自我展示”为主题制作一个演示文稿。下课之前老师让学生展示作品,有几个学生展示完后,钱老师大发雷霆:“就几张照片就完了?我们学过的动画设计,版式设计哪去了?这种幻灯片和Word又有什么区别?你们能不能有点创意?”学生们感到很奇怪,纷纷嘀咕:“你又没规定要求。问题: (1)从教学评价的角度看,学生作品不符合教师要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使得学生更加明确如何制作好作品?请给出你的改进方案。 (3)结合上面材料分析教学评价的功能与作用。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