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3 个小题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够味

简答题1

这段话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

正确答案

从郭沫若修改一名台词的具体实例出发,引出本文关于“炼字”的话题。

答案解析

简答题2

为什么“无耻的”三个字没有改“是”为“这”好?

正确答案

因为这是剧本,注重口语化,如果说成“你是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感觉太书面化,并且强烈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将“是”改为“这”的话,就又能表达出感情,又具有口语化特征。

答案解析

简答题3

将是“是”改为“这”好在哪里?

正确答案

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什么式的语法,将“是”改为“这”正好与之吻合,另外“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更能表现出极端憎恶的情感。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咬文嚼字》的开头,作者举了郭沫若先生修改剧本的例子,是为了()。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集成册,并命名为《楚辞》。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楚辞》既包括屈原、宋玉等人写就的悲愁之言,也包括东方朔、朱买臣等人创作的愉悦君王性质的作品。

    判断题查看答案

  • 为什么说《涉江》是屈原放逐生活的真实写照?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