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计算分析题: 长江公司2013年12月31日,对下列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进行会计处理,具体有关资料如下: (1)长江公司一项专有技术8的账面原价为290万元,已摊销额为21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该专有技术已被其他新的技术所代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长江公司经分析,认定该专有技术虽然价值受到重大影响,但仍有20万元的可收回金额。长江公司对其会计处理为: 该专有技术虽有20万元可收回金额,但因该专有技术已被其他新的技术所代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因此对该项无形资产做了报废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80 累计摊销210 贷:无形资产290 (2)对某项经营出租办公楼进行减值测试,发现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2580万元,预计该办公楼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进行处置所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为2600万元。该办公楼系2009年12月购入并用于出租,长江公司将其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采用成本模式进行计量,至2013年12月31日与现有承租方的租赁合同尚未到期。该办公楼账面原价为49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10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012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对该房地产计提了减值准备36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均不改变。 长江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2012年12月31日办公楼账面价值=4900-(4900-100)/8×3-360=2740(万元) 2013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2740-(2740-100)/5=2212(万元) 该项资产2013年12月31日可收回金额为2600万元,可收回金额高于账面价值,转回资产减值损失360万元。 (3)对C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发现该公司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对该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下跌至2400万元。该项投资系2013年1月1日以一幢写字楼从另一家公司置换取得的C公司15%的表决权股份。当日,长江公司换出写字楼的账面原价为8000万元,累计折旧5300万元,公允价值为2700万元,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未发生补价。长江公司对该长期股权投资未达到控制、共同控制以及重大影响,且该项投资在活跃市场中并无报价。 C公司在2013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2013年实现净利润为2500 万元,未发生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长江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对C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2013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2700+2500×15%=3075(万 元),可收回金额为2400万元,故会计处理如下: 借:投资收益300(3075-2400-2500×15%)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损益调整300 要求:逐项判断长江公司上述会汁处理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以及正确的会计处理。(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

(1)长江公司针对无形资产减值的处理不正确。
理由:对于专有技术,由于企业的无形资产在被新技术所代替时,如果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则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如果仅仅是其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影响而仍有一定价值时,则应当分析其可收回金额,计算其本期应计提的减值准备。
正确的会计处理为:
无形资产应计提减值准备=(290-210)-20=6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6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0
(2)长江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采用成本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正确的处理为:因可收回金额高于账面价值,不存在减值损失,不进行会计处理。
(3)长江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对C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因未达到控制、共同控制以及重大影响,且该项投资在活跃市场中并无报价,应采用成本法核算,存在减值迹象的,在期末与可收回金额比较,将高于可收回金额的部分确认为减值损失。
正确的会计处理为:
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在期末不需根据C公司实现的净利润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该长期股权投资在2013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为2700万元,高于可收回金额2400万元,应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2700-2400=3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3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300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