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杨璐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儿,今年18岁,她在3年前离开学校后,一直在家里自学。她按照自己的兴趣制订了读书计划,有选择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有时还在网上写写小说,或者与朋友们在网上进行交流。但杨璐在学校时却是一个让老师烦恼的问题学生,不遵守校规和课堂秩序,与同学们的关系也不好,杨璐也正是因为这些理由而被学校劝退。 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将杨璐介绍给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申红,申红通过电话与杨璐取得了联系,并且经过杨璐的同意,到她的家里进行走访。通过与杨璐的最初几次会谈,以及与杨璐的父母进行的接触和沟通,申红与杨璐之间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 【问题】 1.在本案例中,申红与杨璐进行联系,并与其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这属于社会工作通用过程中的哪个阶段?在此阶段应注意什么? 2.申红与杨璐建立了信任关系后,下一步应该开展哪些工作?

正确答案

1.申红与杨璐进行联系,并与其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这属于社会工作通用过程中的接案阶段。
在接案阶段,应注意的事项包括: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社会工作者要谨记,并非每个个案都是从接案开始的,遇到紧急情况(如自杀、性暴力问题)时,就要跳过其他阶段直接进入介入程序。社会工作者要辨别服务对象问题的迫切性和严重程度,从而决定何时和如何开始工作。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服务对象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接案面谈使社会工作者有机会通过与服务对象的交流来了解他们的需要,并权衡是否有足够能力为服务对象提供所需服务。
(3)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很多时候服务对象的问题不只是一个,社会工作者需要协助他们辨识问题的轻重缓急,及时满足最迫切的需要,使服务能有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工作者应该与服务对象一同讨论决定解决问题的次序。工作的原则是:第一,尊重服务对象意向。第二,先易后难。这样既能使服务对象愿意努力作出改变,增强改变的信心,又能让服务对象有机会认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成功地与他们建立专业关系。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社会工作者要保证提供的服务是服务对象所需要的,并且不因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原因阻碍和延迟服务对象需要的满足,致使问题延续或者恶化。
2.申红与杨璐建立了信任关系后,下一步应该开展的工作有:
(1)通过与杨璐的沟通,找寻使杨璐在学校表现出诸多问题的原因。
(2)为了帮助杨璐,应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从而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杨璐。
(3)对于杨璐所表现出的问题给予解释。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炜炜,今年11岁,家境殷实。一年多来,其父母终日忙于生意而忽略了对他的关爱和教育,炜炜每天接触最多的要数家里的保姆小云阿姨。小云阿姨虽对炜炜的生活起居照料得无微不至,却很少与他进行交谈,向来活泼开朗的炜炜近阶段开始疏离父母并产生抵触情绪。 问题:如您是上述案例的社工,为全面了解服务对象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正在收集资料以促进工作有效开展,请介绍几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选择"问卷"法设计几个问题。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小强今年12岁,刚刚读完小学六年级,将要到一所中学上初中一年级。小强的爸爸、妈妈在同一家国有企业上班,原先的收入不算少,一家人的生活还不错,小强的学习成绩也在班里名列前茅。最近的企业改制中,小强的爸爸、妈妈相继被裁员,双职工家庭变成了零就业家庭,只能靠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勉强维持生活。家庭发生变故后,原先性格开朗的小强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整天待在家中,不出门找小伙伴玩耍。眼看暑期就要结束,小强突然向父母说出不想再去上学的想法,让本来就十分焦虑的父母更加坐卧不安。于是,小强的父母向社区工作站求助。接到小强父母的求助后,社会工作者小张与小强进行了深入的谈话,从谈话中小张了解了小强变化的症结所在。原来,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过程中,社区居委会把包括小强的父母在内的所有申请者的资料都张榜公布在社区告示栏上,更让小强受不了的是,社区居委会还与他就读的小学取得联系,让学校老师和同学都知道了家中的事情。虽然居委会的出发点是想让学校也对小强给予照顾,但小强从此在学校里抬不起头来,从一个好学生变成了厌学的学生。 问题:1.上述案例中,小强的问题症结在哪里?属于社会工作的哪个领域?2.上述案例中,作为社会工作者,应该从哪些方面介入才能解决问题?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小强今年12岁,刚刚读完小学六年级,将要到一所中学上初中一年级。小强的爸爸、妈妈在同一家国有企业上班,原先的收入不算少,一家人的生活还不错,小强的学习成绩也在班里名列前茅。最近的企业改制中,小强的爸爸、妈妈相继被裁员,双职工家庭变成了零就业家庭,只能靠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勉强维持生活。家庭发生变故后,原先性格开朗的小强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整天待在家中,不出门找小伙伴玩耍。眼看暑期就要结束,小强突然向父母说出不想再去上学的想法,让本来就十分焦虑的父母更加坐卧不安。于是,小强的父母向社区工作站求助。接到小强父母的求助后,社会工作者小张与小强进行了深入的谈话,从谈话中小张了解了小强变化的症结所在。原来,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过程中,社区居委会把包括小强的父母在内的所有申请者的资料都张榜公布在社区告示栏上,更让小强受不了的是,社区居委会还与他就读的小学取得联系,让学校老师和同学都知道了家中的事情。虽然居委会的出发点是想让学校也对小强给予照顾,但小强从此在学校里抬不起头来,从一个好学生变成了厌学的学生。 问题:1.上述案例中,小强的问题症结在哪里?属于社会工作的哪个领域?2.上述案例中,作为社会工作者,应该从哪些方面介入才能解决问题?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刘先生曾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在经历了一次车祸后失去了双腿。妻子是一家大公司的职员,有着丰厚的收入,儿子学习成绩优异,懂事。刘先生的母亲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而母亲也已年老体弱,照顾儿子也显得吃力。妻子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照顾丈夫.而社区中又不能提供生活照顾和康复服务。一年来,刘先生一直待在家里,情绪很容易激动,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哭。刘先生原本是一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喜欢与人交往的人,经历了这次创伤之后,不再和以前的朋友和同事来往,也很少说话,整个人很沉默。妻子看到丈夫变得越来越孤独,前来求助社会工作者。 问题:1.请你分析刘先生面临的困境有哪些?2.作为社会工作者,对刘先生可以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李女士,女,35岁,大学本科学历,原来是一家医院的护士,身体非常健康,半年前遭遇一场交通事故后双目失明,因此丢掉了工作。李女士的老公是一家私企的中层管理人员,收入很不错,但是工作忙碌,无暇照顾李女士。李女士有一个女儿5岁,上幼儿园,由保姆接送上学。李女士失明后,母亲搬过来和他们一起生活,照顾她的日常起居,但由于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照顾起来感到力不从心。社区也没有相应的机构能为李女士提供专业的陪护服务和康复训练。半年来,李女士身上的伤逐渐康复,但她始终无法接受自己失明的事实,常常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不愿意与人交谈,也不愿意出门;李女士的情绪起伏很大,有时候情绪低落,一个人默默流泪,有时候脾气暴躁,乱摔东西。事故发生前,李女士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结识了很多朋友。事故发生后,她的好多朋友都上门来看望她,可是她根本不愿意见朋友,朋友给她打电话问候,她也不会接。李女士的老公很担心妻子的状况,于是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问题: 1.请界定本案中的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 2.请说明通用过程模式中"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3.请以人类行为与环境理论为框架,界定本案例中服务对象李女士的问题和需要。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张大妈是一位72岁的孤寡老人,一年前她的老伴儿去世,儿子早已定居国外。老伴去世后,张大妈选择把房子卖了,住进了当地的一家养老院。她性格非常开朗、又很热情,与养老院的老人们相处得都很好。但是,外表开朗的她却患有轻度的抑郁症,吃药对于她的病情没有任何效果。于是社会工作者小王便希望通过非药物的方式,即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给予其帮助,小王每周都要来探望她,通过与张大妈的面谈来帮助她解决复发的抑郁症。很奇怪的是,每次小王来探望张大妈与其面谈时,张大妈都会给小王讲述她和老伴曾经一起参加单位组织的歌唱比赛的活动,并详述了整个比赛以及获奖的全过程。尽管小王已经听了好多遍这个故事,但她还是不厌其烦地决定继续听下去,并决定用缅怀往事疗法对张大妈进行引导,改善其当前的情绪,逐渐适应现在的生活。 问题:1.结合上述案例,请详细说明缅怀往事疗法在助人过程中的具体运用。2.请简述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张大妈是一位72岁的孤寡老人,一年前她的老伴儿去世,儿子早已定居国外。老伴去世后,张大妈选择把房子卖了,住进了当地的一家养老院。她性格非常开朗、又很热情,与养老院的老人们相处得都很好。但是,外表开朗的她却患有轻度的抑郁症,吃药对于她的病情没有任何效果。于是社会工作者小王便希望通过非药物的方式,即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给予其帮助,小王每周都要来探望她,通过与张大妈的面谈来帮助她解决复发的抑郁症。很奇怪的是,每次小王来探望张大妈与其面谈时,张大妈都会给小王讲述她和老伴曾经一起参加单位组织的歌唱比赛的活动,并详述了整个比赛以及获奖的全过程。尽管小王已经听了好多遍这个故事,但她还是不厌其烦地决定继续听下去,并决定用缅怀往事疗法对张大妈进行引导,改善其当前的情绪,逐渐适应现在的生活。 问题:1.结合上述案例,请详细说明缅怀往事疗法在助人过程中的具体运用。2.请简述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独居老人刘老伯今年77岁,幼年丧母,10多岁时父亲也因积劳成疾而去世。刘老伯成家后育有一男二女,后来他与妻子因性格不合而离婚。30多岁时,刘老伯曾与一名李姓女子同居生活,并育有一子。他原以为这下可以与之白头偕老了,不料几年后偶然发现该女子在原籍农村已有丈夫和孩子,于是愤而分手。可能是由于自小缺乏母爱的缘故,刘老伯一直想寻找一位可靠的女性一起生活,50多岁时又与一个比他小15岁的张姓女子结了婚。不料两年后,张姓女子卷走了刘老伯的10万元积蓄不辞而别。经历了上述曲折之后,刘老伯万念俱灰,大病了一场,从此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现在,刘老伯依靠自己一点微薄的养老金孤苦伶仃地独自生活,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身体严重营养不良,他的儿女也很少来探望他。刘老伯时常觉得这样活着真是活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的好。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刘老伯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针对刘老伯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方案设计题:黄女士今年37岁,家中有三口人--她和12岁的女儿以及74岁的老母亲,丈夫在去年因病去世。黄女士身体也不好,3年前她因患有肺病而失去了超市的售货员工作,如今还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只能靠做些小时工挣得一点钱。再加上每月320元的低保金,一家三口的生活很拮据。女儿正读小学五年级,再过一年就要升初中了,需要准备学费,还有老母亲的医药费等。看着家中的境况,黄女士一筹莫展。请你设计一个家庭帮助计划,帮助黄女士改变家庭困境。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