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有哪些不同的理论解释?

正确答案

Warrington和Shallice(1984年)研究了四名曾经患单纯疱疹性脑炎的病人。结果发现,同无生命物体相比,这些病人在产生和理解有生命物体的名称时,表现出更大的困难。例如,病人JBR,只能识别或命名48个有生命物体中的2个,但正确地描述和命名了48个无生命物体中的45个。总的来看,相对于无生命物体来说,这些病人的有生命物体方面的知识损伤更为严重。将这种现象称作范畴特异性损伤。
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的理论意义:
(1)第一种观点认为,语义知识按分类学意义上的范畴来组织。这种观点假设,生物的进化,使得人类发展了从知觉和概念两方面,区分有生命物种与无生命物种的特殊的机制,从而导致大脑中这些知识按照范畴来组织。因为不同范畴的知识存储在大脑的不同区域,所以,特定脑区的损伤,将会造成存储在该脑区的特定范畴的知识,出现选择性的缺陷。
(2)第二种观点不是用有无生命这样的二分法来解释范畴特异性损伤,而是强调视觉信息与有生命物体的识别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有生命和无生命之间,在把范畴的一个成员同另一个成员区分开,所要求的视觉加工的程度和细节上,有重要的区别。同人造物体相比,动物、水果和蔬菜,有着更惊人的范畴内的结构相似性。因此,这些物体的识别,对前语义的结构描述系统要求较高。这样,对于有生命物体来说,较高的范畴内的结构相似性,容易造成“视觉拥挤”使得成员和成员之间难以区分。按照这种观点,脑损伤病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有生命物体范畴的特异性损伤现象,可以用结构描述系统障碍来解释。这种观点实际上隐含地认为,没有必要假设两个分开的语义记忆系统,单一的语义记忆系统,完全能够解释脑损伤病人身上所出现的范畴特异性损伤。
(3)第三种观点可以称之为特征途径。最简单的特征途径认为,语义知识按照不同的感觉运动通道来组织。按照这种途径,特定语义特征对知识获得和描述来说,具有不同的权重。对有生命物体知识获得或有生命物体识别来说,同功能特征相比,知觉特征有更大的权重。因此,在有生命物体范畴内,概念的区分和加工更多地依赖于它们的知觉特征。然而,对人造物体来说,情况刚好相反。换句话说,同知觉特征相比,功能特征有更大的权重。因此,在人造物体范畴内,概念的区分和加工更多地依赖于它们的功能特征。(简单通道特异性,相互作用通道特异性以及知觉和功能通道之间关系差异)。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范畴特异性损伤

    名词解析查看答案

  • 集理论模型可以解释范畴大小效应,但不能解释熟悉效应和典型性效应。()

    判断题查看答案

  • 下述模型中,()能解释范畴大小效应。

    多选题查看答案

  • 按照最简单的特征途径,有生命物体和人造物体的特异性损伤,分别由()和()这样两个特征子系统受损所造成。

    填空题查看答案

  • “不是范畴的所有成员都平等”是哪个理论的观点?()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有关注意选择发生的精确位置,代表性的理论有哪些?各自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属于上位范畴的物体有()。

    多选题查看答案

  • 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半空间忽视并不损伤病人调整注意窗户大小的能力?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有关句法歧义消解,研究者提出了哪些理论?各自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