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2 个小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无论是社会保障思想还是社会保障实践,均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中国孔子的大同社会论、墨子的兼爱思想和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描述、佛教基督教教义等,其实构成了当代社会保障思想的历史渊源。在社会保障实践方面,追溯早期历史,在西方有救苦济难的宗教慈善,中国则有历代王朝的救灾济贫措施。进入资本主义初期,由于要求劳工自由流动、自由聘用及土地买卖所导致的流民,承担并规范相应的救济行为便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以英国1601年颁布“济贫法”为标志,以及此后多个欧洲国家仿效建立相应的济贫制度,成了促进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可忽略的措施。不过,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则是在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成功后,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逐步壮大起来的背景下产生的,它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并因其显著地化解了劳资冲突、造就了德国的强大,迅速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仿效。此后,又经历1935年美国颁布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1948年英国率先宣布建成福利国家、1955年新加坡建立中央公积金制度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国家发展纵向角度考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当一个国家处在低收入国家行列时,社会保障通常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补救国民生计的工具,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收入分配,但调节的范围与程度却十分有限;当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社会保障便不再是雪中送炭式的补救性制度安排,而是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很自然地成为国家发展的追求目标;当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后,社会保障的核心使命则升华到促使社会财富得到合理分配,让人民享有平等、自由和尊严的生活。从国际横向比较角度考察,也可以发现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凡是追求社会公平并想获得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国家,必定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凡是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完备的国家,通常都是能够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国家。反之,凡是不重视社会保障或者社会保障制度残缺的国家,通常也是社会矛盾相对尖锐、社会排斥与社会对抗相对严重的国家。尽管也有个别国家例外,但上述现象确实在发达国家与新型工业化国家中具有普遍性,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日益呈现出这种普遍性。

简答题1

综述上述现象,揭示了哪些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客观发展规律?

正确答案

上述现象的普遍性,揭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发展规律。主要包括:
一是社会保障理念与时俱进,必然经历从慈悲到正义的升华。
二是社会保障目标从低到高,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超前或滞后均将导致不良后果。
三是社会保障功能持续扩张,从消灾化险式的被动防范走向合理分配社会财富的积极进取。
四是社会保障体系阶梯式膨胀,以适应国民需求的刚性增长。
五是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各异,多样化发展,但又殊途同归。社会保障理念的升华必然带来社会保障目标的升级,进而促使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规模扩大、水平提升,最终将人民引入安全、平等、自由、尊严的福利社会。因此,社会保障作为各国重要的基本制度安排,由维护稳定、保障民生的工具转变为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合理共享的财富分配机制,是一条不可逆转的发展规律。

答案解析

简答题2

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实践对我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有何启示?

正确答案

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实践表明,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既要立中本国的具体国情,更要遵循这一制度的客观发展规律,任何脱离国情的制度安排都将注定不会被民众所接受,任何违背这一制度客观发展规律的变革都将扭曲其职能并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因此,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在尊重这一制度客观发展规律并兼顾发展变化的国情条件下,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通常被称为“最后的安全网”,也是最低的社会保障,是人类社会最悠久的一种保障形式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社会保险费与社会保险税在资金性质上的区别是前者为劳动者公共后背基金,后者为个人税收资金。

    判断题查看答案

  • 现代社会保障的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判断题查看答案

  • 现代社会保障理论逐渐向()、()方向发展。

    填空题查看答案

  • 简述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教训。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试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社会保障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法律制度是哪一年的。()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