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1999年棉花市场放开以来,价格不再由政府制定,波动频繁。受1999年棉花产量减少的影响,棉花价格逐步上升。收购初期棉价最低价在7400元/吨,年底棉价升为9400元/吨左右。2000年4月,棉价最高曾达13800元/吨。为抑制棉价过快上升,消化储备陈棉,5月份国家开始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拍卖国储棉。5月份以后棉花市场价格开始回落,后来基本稳定在11500元/吨左右。2001年,政府除继续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抛售国储棉外,还号召增加棉花种植面积。受比较利益的驱动,当年棉花种植面积达7003万亩,比2000年增加29.68%,而且长势较好,正常情况下,预计产量将超过500万吨。2001年5月份以后,棉价迅速下跌。5月份国储棉拍卖价为11655元/吨,10月为8623元/吨,11月国储棉拍卖停止。国家计委公布的价格监测数据显示,2001年12月棉花市场价为7200元/吨。由于当时棉价较低,籽棉收购价也很低,严重损害了棉农的利益,当年棉农同比收入减少160亿元。2002年,国家做出调减棉花种植面积的决定。2002年棉花种植面积为5970万亩,同比减少17.3%。由于早期气温较低,中期干旱少雨等原因,市场预期2002年棉花产量将减少,3月份以后,价格开始逐步走高。5月份国家恢复国储棉拍卖,但受当期投放量和对未来棉价预测的影响,棉价的上涨并未得到有效抑
制。6月棉花拍卖价为8480元/吨,7月为9220元/吨,8月份为10284元/吨,虽然10月份棉价略有下降,但11月份以后上涨势头不减。2003年春节过后,棉价大幅上升,其涨幅为近年所罕见。2003年种植面积同比增加22.14%,达7665万亩,但早期低温、中期雨涝、后期阴雨等气候严重影响了棉花生产,单产大幅度下降,总产量稍逊于2002年。由于年度供需缺口较大,国储量又很少,价格自2003年9月(新年度开始)的10227元/吨,两个月内猛升至17544元/吨。2003/04年度国内现货市场棉价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价格攀升期(2003年9月初至2003年10月底)。此阶段,由于国内棉花大幅减产,新年度期初库存不足,纺织企业库存水平低,籽棉收购价格居高不下等因素导致棉价快速攀升。CncottonA指数由9月1日的13003元/吨涨至11月1日的17860元/吨,上涨4857元/吨,涨幅37.35%。期间,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老商品棉竞卖价格和电子撮合交易价格迅速走高。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纽约期货价格也一路攀升,10月底达到年度高点86美分/磅。
第二阶段:高位盘整期(2003年12月到2004年2月底)。在年度供给不足的预期下,国内市场保持高位盘整格局,企业对后市棉价走势充满信心。此阶段棉商囤货现象较为普遍,但12月份以后进口棉大量到港,国内棉价已出现小幅回落迹象。纽约期货价格在此阶段则呈波动下滑走势。
第三阶段:快速下滑期(2004年3月初到目前)。年后国内价格没有出现年前预期的大幅上扬的行情,市场信心受挫,期间大量的外棉到港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用棉企业在国内的采购,纺织企业观望,资金紧张,买涨不买落。国内市场供应充裕,现货价格大幅下滑。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来,撮合价格连续半月大幅下滑,现货市场信心全无,抛售之风盛行,国内棉价加速下跌。到6月28日,CncottonA指数跌至14305元/吨,较年度最高点下跌3540元,跌幅19.8%。与国内棉价大幅下滑相对应,国际市场价格则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