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一部小说描述了这样一个片断:“电视台记者乘坐火车前往英国采访达尔文(1809—1882年),达尔文详细介绍了他撰写《物种起源》的经过,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采访结束后,记者把采访过程拍摄下来,并马上制成了电影”。此片断说明()

A达尔文是通过实地考察方式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人

B该小说的描述属历史的真实再现

C小说反映的是第一手材料

D小说作者不了解历史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阅读伍尔芙小说《墙上的斑点》片断,说明意识流小说家在描写意识活动时所体现的独特的连接规律。“它《指墙上的斑点》很可能是什么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比如说,一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造成的,因为我不是一个警惕性很高的管家——只要瞧瞧壁炉上的尘土就知道了,据说就是这样的尘土把特洛伊城严严实实地埋了三层,是的,人们能够想象出一个十分可爱的世界。这个世界安宁而广阔,在旷野里盛开着鲜红和湛蓝色的花朵。”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这篇小说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军官以一种非理性的迷狂参与制造了一部构造复杂精妙的处决人的机器,但最终制造这部行刑工具的军官竟自己躺在处决机器上,轧死了自己。这篇揭示了现代机器文明和现代统治制度给人带来异化的作品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这篇小说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军官以一种非理性的迷狂参与制造了一部构造复杂精妙的处决人的机器,但最终制造这部行刑工具的军官竟自己躺在处决机器上,轧死了自己。这篇揭示了现代机器文明和现代统治制度给人带来异化的作品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一位老师在进行语文课文《萤火虫》教学时有这样一个片断:老师问学生,萤火虫燃烧了自己,怎么了?有的孩子回答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就死了;也有孩子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只是一种生理现象;还有一部分孩子有一些其他理解,这时,老师无法对这些理解给予肯定,因为书上不是这样说的,书上的正确答案是,萤火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间。所以,老师不断运用教学技巧和教学机智,想办法一步步地“启发”孩子得出“正确”的认识,要求同学们再想一想,再看一看,看什么呢?当然是看书,看课文。最后,孩子们终于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看”出一个“共同”的认识——萤火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间!试从教师的教学观、教材观以及学生观出发,对上述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评价分析。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描述了南昌、陈卓然、海鸥等几个干部家庭出身的年轻人的故事,是一部成长小说。

    填空题查看答案

  •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描述了南昌、陈卓然、海鸥等几个干部家庭出身的年轻人的故事,是一部成长小说。

    填空题查看答案

  •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封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