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3 个小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卷十一
材料三
1898年,近代中国两大思想巨著先后出版并流传甚广,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简答题1

根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正确答案

主张:重视教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演变: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由此可见董仲舒的主张是:重视教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以后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简答题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的“理”的共同涵义及在“穷理”上的不同途径。简述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含义:天理,忠孝节义等儒家传统思想道德。
途径: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本心体悟”。
历程:北宋五子开创理学,朱熹建立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理学新的发展。

答案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理的含义是天理,忠孝节义等儒家传统思想道德。依据材料中的“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二者在在“穷理”上,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本心体悟”,加强自己内心的修养。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北宋五子开创理学,朱熹建立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理学新的发展。
简答题3

材料三中的思想巨著作者是谁?它们在宣传维新思想上的不同理论武器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维新思想的产生和传播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

正确答案

作者:康有为、严复。
理论武器:《孔子改制考》用孔子(儒学)名义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天演论》用“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
意义: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传播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启蒙作用;批判封建制度,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答案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改制考》的作者是康有为,《赫胥黎天演论》是严复翻译的。《孔子改制考》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天演论》用“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第三小问考查的是维新思想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传播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启蒙作用;批判封建制度,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影响
相似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卷十一 材料三 1898年,近代中国两大思想巨著先后出版并流传甚广,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的“理”的共同涵义及在“穷理”上的不同途径。简述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