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佛教的出世思想是消极的厌世思想吗?

正确答案

很多人把佛教的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世思想混为一谈是十分错误的。
厌世思想或叫遁世思想都是悲观厌世,逃离现实的一种避世思想,其根源是对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自己缺乏处世的勇气和责任感。这种厌世、避世思想缺乏度众悲智的小乘人有之,教外隐士之类有之,生活处于逆境中的人也有之,但这和大乘佛教的出世思想不同。
大乘佛教的出世思想是建立在对虚幻假象掩盖下的无常苦空世界本质的觉悟和对常乐我净彼岸的追求的理想基础上的。
大乘的出世思想原则是悲不弃世,智不堕世。就是说,要认识世界的无常苦空、虚幻不实的本质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但需要有济世度众的大慈大悲心,不能放弃苦海众生,自求彼岸的涅槃寂静(堕入寂灭)。
虽然破除了粗细两种转世因缘,对虚幻的世界没有丝毫贪恋之心,但为度化苦海众生,需要处在世上,与众生同甘共苦,承受众生苦难,直至一切众生脱离苦海。
在处世期间,由于慧心常明,不会堕落为贪嗔痴诸惑的奴役,如同莲藕,虽在泥中,却能保持洁白如玉的品质,即生在泥中而不染。
大乘出世思想的本质是消除无明贪恋之心,并不是厌恶和逃避现实,自求净乐。
身处五欲之中而以智慧常保清醒,不贪恋荣华富贵,这才是真正的佛教出世思想。
在成佛之前需要无数世的双资粮成熟期,在这期间脱离不了粗细两种生死,想出世实际上出不去,仍须处在世上,既然避免不了转世,就要积极创造转世殊胜人身的福德因缘。在诸福德资粮中发利众菩提心,行利众诸善,戒自身诸恶行是最主要的。
因此,悲观厌世,放弃利众善行,自己单独寻求离世寂灭常乐是违背大乘教义的。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有人说佛教是积极的救世的,而不是悲观消极的厌世的,但尼僧剃发修行于深山古刹中,世事不闻不问,这岂非脱离了社会人群?设若人人如此,则国家社会能繁荣进步吗?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道教讲“无为”是消极思想吗?为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一个民族之思想变迁,盖因其历史为主要背景,世界各民族以印度民族之消极思想最为奇特,向往来世而不重现实,对时间观念认为是苦,这种思想在印度各宗派,不论正统或外道甚为明显,佛教既为印度宗教之一派,请问产生这种消极思想之历史演变到底是什么大变动?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佛教只是向往来世而不重视现实的消极宗教吗?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佛教起信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构成佛教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佛教救世有出世的独立人权,为何掺杂世间的善恶是此非彼?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佛教的「万法唯识」,这是()的主要思想。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大乘佛教的经典阐发了哪些思想?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