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2 个小题

材料1
美国媒体12月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机。第一,过敏加重。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加重。第二,物种正在变得越来越“袖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生物形体在变小,这从苏格兰羊身上已现端倪。第三,肾结石增加。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增多,研究人员预测,到2050年,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第四,外来传染病暴发。水环境温度升高会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时有暴发。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第六,藻类泛滥引发疾病。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市政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皮肤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亟须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2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009年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在不久的将来,图瓦卢——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会因为温室效应而被海水淹没。
材料3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把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同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尽其所能地节能减排。“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材料4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近三十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已为世人瞩目。在这里我还要告诉各位,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把法律法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我们不断完善税收制度,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千家企业节能计划,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行动。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汽车,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2006年至2008年共淘汰低能效的炼铁产能6059万吨、炼钢产能4347万吨、水泥产能1.4亿吨、焦炭产能6445万吨。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当于少排放8亿吨二氧化碳。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简答题1

结合材料1到3,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正确答案

正确的实践方式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实践是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选择低碳生活,把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更是人们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
正确的实践的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如果不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会向人类进行报复。只有正确认识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温室效应及其严重后果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方式不当(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非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过度的资源能源消耗)所造成的。我们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答案解析

简答题2

结合材料4,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来分析说明:面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为什么“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正确答案

矛盾分析方法涉及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以及矛盾转化原理的具体运用。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不可避免的,也必然要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在正确面对这一挑战的同时,积极解决矛盾,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向低碳的转变。我们要正视矛盾,只有在正确认识并解决矛盾当中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又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转化实现的。矛盾转化是矛盾同一性的最高形式。矛盾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创造条件促使矛盾转化是主体的任务。面对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我们必须实现针对不同领域的方式转变,例如减碳落实在生产领域,如大力开发水能、核电、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低碳落实在生活领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循环用水,以环保购物袋取代塑料袋、纸袋等。
只有在挑战面前,冷静地分析,宏观地把握,积极地应对,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并推动事物发展;只有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积极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才能改变恶化的环境状态,推动社会和自然的良性发展。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美国国务院3月5日发表声明说,美国与韩国“强大”的()不会因美国驻韩国大使遇袭事件受到“阻挠”。

    单选题查看答案

  • 2009年12月8日,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6.8277元人民币。假如此时中国某企业向美国出口小家电5万件,每件售价100美元,获利400万人民币。到2010年12月20日汇率为:1美元=6.6623元人民币。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的经营状况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美国国会参议院5月31日未能通过《()》修正法案,因此包括美国国家安全局电话记录监控在内的3个监视项目将从6月1日起暂停执行。

    单选题查看答案

  • 2007年4月12日,温家宝在日本国国会发表题为《()》的演讲。

    填空题查看答案

  •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教授。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同年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在荣誉面前,钱学森是这样说的:“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不是跨国界的?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美国东部时间12月5日11时29分,美国航天局新一代载人飞船()在完成4小时24分钟的首次无人测试飞行后,借助3个主降落伞降落在距离美国西海岸约1000公里的太平洋上。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美国人口普查局3月28日发表题为《老龄化的世界:2015》的报告,预测到2050年,世界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数量将增加1倍,达16亿,约占世界人口比重的17%。目前,全球65岁以上的人口约6.17亿,占世界人口比重的()。

    单选题查看答案

  •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到河北省西柏坡进行调研,重温了西柏坡精神,重申了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在经中央媒体报道后,此举引发了广泛而持续的关注,海内外舆论普遍将此解读为极具符号性的行为。这段材料表明()

    多选题查看答案

  • (),中国和南斯拉夫发表了建交公报。5月24日,中国首任驻南大使伍修权到任。

    填空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