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斑岩铜矿什么情况下与浅成低温矿床共生?什么情况下二者分离?

正确答案

发展看:目前,在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深部发现了大量的斑岩型矿化,而且在斑岩型矿床附近发现大量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证明了斑岩型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之间存在内在关系的看法。但斑岩铜矿床和高硫化矿床之间并不总是相互叠加的,而且低硫化矿床也并不一定非得起源于侵入体附近的斑岩矿化。不过,有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矿床在时间和(或)空间上的地球化学转化,如早期斑岩矿化由高盐度岩浆流体活动形成,到晚期会被低温、低盐度的大气水活动所取代,这样富集在早期形成的斑岩矿化中的金,会再次活化迁移,形成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岩性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矿床与斑岩铜矿床的高级泥化带在矿物学和稳定同位素特征方面有许多共同特征,表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高硫型矿床埋藏深度比低硫型大,主要成矿元素为铜、金(银),一般与浅成含矿斑岩特别是富金斑岩有紧密时空联系,常见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发育于斑岩铜矿系统之上。大量研究表明,与斑岩型矿床叠加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皆为高硫型的,成温度介于90~480℃,集中在230~260℃硫型浅热液环境下,成矿与低温、低盐度氧化型流体有关,并与下部高盐度流体存在相分异。而在斑岩型矿床中,成矿与超盐度流体有关,超盐度流体与低盐度高CO2蒸汽共存,两类矿床都形成于相对氧化的环境下,Cu和Au都是密切组合的,且高硫型矿化与许多斑岩型Cu矿床顶部泥化蚀变带前锋的矿物学和稳定同位素特征相似,这些特征似都反映两者系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
高级泥化蚀变常常是浅成低温热液系统的典型产物,两类成矿系统经常存在空间上叠加的现象。因此,斑岩系统蚀变分带中的高级泥化蚀变可能更多地标志着浅成低温热液系统的发育。含矿流体来自岩浆分异演化及岩浆脱气作用,而高硫型矿床由于其定位更浅,晚期大量天水及地下水混合,使得热液流体以天水为主仍有部分岩浆水贡献。更重要的是斑岩体系可能对热液成矿系统起“热引擎”作用,释放出的热能使大气降水加热,驱动热液系统循环运动,并使热液流体汲取所流经围岩中的矿质。因此,斑岩型热液系统与浅成低温热液系统的相隔时限通常是比较短暂的,同位素测年显示某些矿区两套热液系统年龄时差不足1Ma
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岩浆特征比较模糊不清,其与斑岩矿床一般很难共生,否则就是距离很远,低硫化热液矿床在200~300℃温度下形成于远离侵入体的位置。
大地构造看:斑岩铜矿通常形成于挤压环境,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多出产出在伸展环境,少数产在挤压环境,因此只有在挤压环境下才能两类矿床才能共生.如果斑岩铜矿剥蚀较深,则不能发现两类矿床共生。
活火山热液系统从岩浆的去气作用部位延伸至喷气孔和酸性热泉,将斑岩和(或)高硫化成矿环境结合为一体。而低硫化矿床则形成于以热泉形式排放的中性pH水为特征的地热系统。
斑岩铜矿形成之后,随着温度的降低,挥发份的出溶,由于下部岩浆房的热作用,可能会上升至地表形成高级泥化带,从而形成浅成低温矿床。或者在斑岩铜矿形成之后,随着温度的降低,上部岩石由于风化剥蚀(如冰川作用)变薄,使得岩浆的侵入深度相对变低,一些天水加入和岩浆的热作用,使得天水等被加热,淋滤围岩,形成浅成低温矿床。斑岩铜矿中常常含有引爆角砾岩,角砾岩的发育可以为下部的岩浆热液的上升提供通道,为浅成低温矿床的形成提供可能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斑岩型铜矿床产于何种地质构造环境?含矿岩体及矿床有何特征?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斑岩铜矿又称为细脉浸染型铜矿。

    判断题查看答案

  • 简述深成侵入岩与浅成侵入岩的异同?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简述斑岩铜矿的蚀变分带规律。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世界上三个著名的斑岩铜矿成矿带为:()、()和()

    填空题查看答案

  • 论述斑岩型铜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斑岩铜钼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论述斑岩铜矿床的主要控矿条件)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斑岩铜矿的概念与围岩蚀变及矿化分带特点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简述斑岩矿床和玢岩铁矿的概念、地质特征、矿床特征。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