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饱和温度为30℃的氨蒸汽在立式冷凝器中凝结。冷凝器中管束高3.5m,冷凝温度比壁温高4.4℃。试问在冷凝器的设计计算中可否采用层流液膜的公式。物性参数可按30℃计算。

正确答案

按照附录13,30℃的氨液的物性参数为: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立式氨冷凝器由外径为50mm的钢管制成。钢管外表面温度为25℃,冷凝温度为30℃。要求每根管子的氨凝结量为0.009kg/s,试确定每根管子的长度。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饱和温度为50℃的纯净水蒸汽在外径为25.4mm的竖直管束外凝结,蒸汽与管壁的温差为11℃,每根管于长1.5m,共50根管子。试计算该冷凝器管束的热负荷。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在套管换热器中用饱和水蒸汽加热苯液,苯在φ54×2mm的钢管内流动。196kPa的饱和水蒸汽在环隙冷凝。已测出苯的进口温度为30℃,出口温度为60℃,流量为4000kg/h,苯和水蒸气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500w/m2k和104w/m2k,管内壁的污垢热阻为0.0004m2k/w,忽略管壁及管外污垢的热阻,试求:饱和水蒸气的消耗量;套管的长度;套管的平均温度;  现由于某种原因,蒸汽压力减至,137kPa假定苯的物性和蒸汽的对流传热系数不变。求苯液的出口温度。  注:(1)操作条件下苯的比热为1.9KJ/kg.k (2)196kPa时的蒸汽温度为120℃,汽化潜热为2204KJ/kg,137kpa时的蒸汽温度为109℃。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饱和温度为30℃的水蒸汽在恒定温度的竖壁上凝结,试估算使液膜进入湍流的l△t之值。物性按饱和温度查取。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在一FLB-500-65-25-4型列管冷凝器中用饱和水蒸气预热有机溶剂,蒸汽在壳程中冷凝为同温度的饱和水。溶剂走管内。已知:水蒸气:温度120℃,冷凝潜热r=2236KJ/kg,冷凝传热膜系数:10000w/m2.℃。溶剂:流量:45吨/时,入口温度42℃,出口温度82℃,平均温度下的比热2.2KJ/kg.℃。换热器:管子总数120根,管子规格φ25×2.5mm,材料:钢(导热系数45w/m.℃)以管外表面积为基准的传热面积65m2,壳体没保温,壳外表面积12m2。四周环境温度15℃,换热器外壳至周围环境的对流辐射综合传热膜系数α1=14.5w/m2.℃。  1)忽略壳壁热阻,估计蒸汽的冷凝量(kg/h);  2)若两侧无污垢,试求管内溶剂的对流传热膜系数;  3)若将上述四管程的换热器改为二管程操作(管子总根数不变),并假定溶剂的流量、入口温度、蒸汽温度、蒸汽的冷凝膜系数均不变,溶剂物性变化可忽略,溶剂的出口温度。(假定二管程时管内流动为湍流状态)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将流量为2200kg/h的空气在蒸汽预热器内从20℃加热到80℃。空气在管内作湍流流动,116℃的饱和蒸汽在管外冷凝。现因工况变动需将空气的流量增加20%,而空气的进、出口温度不变。问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完成新的生产任务?请作出定量计算(要求:换热器的根数不作变化)。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在单程列管换热器内,用120℃饱和蒸汽将流量为8500hkg/的气体从20℃加热到60℃,气体在管内以10m/s流动,管子为φ26×1的铜管,蒸汽冷凝膜系数为11630w/m2.℃,管壁和污垢热阻可不计,试计算:  1)基于管内径的传热面积;  2)如将气体流量增加一倍,气体出口温度为多少?(气体进口温度和气体物性不变)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有一套管换热器,内管为φ54×2mm,外管为φ116×4mm的钢管。现用120℃的饱和水蒸气加热苯,使苯由50℃加热至80℃,苯在内管中以4000kg/h的流量流动,试求: (1)加热蒸汽消耗量;  (2)所需套管的有效长度;  (3)由于某种原因,加热蒸汽的温度降为110℃,苯的出口温度将变为多少?(假设α苯不变,在50--80℃范围内,苯的物性为cp=1.86KJ/kg.℃,μ=3.9×10-4Pa.s,λ=0.145w/m.℃,ρ=880kg/m3,钢的导热系数为45w/m.℃,120℃时水蒸气冷凝潜热r=2205KJ/kg,蒸汽侧对流传热系数α汽=10000w/m.℃,壁两侧垢层热阻及换热器损失均可忽略,加热蒸汽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某一列管换热器由规格为φ25×2.5mm长为1m的26根钢管组成。用120℃饱和水蒸汽加热某冷液体,该液体走管内,进口温度为25℃,比热为1.76kJ/(kg.K),流量为18600kg/h。管外蒸汽的冷凝传热系数为1.1×104w.m-2.K-1,管内对流传热热阻为管外蒸汽冷凝传热热阻的6倍。求冷液体的出口温度。(设换热器的热损失、管壁及两侧污垢热阻均可略去不计)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