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上古时期时令方面的词汇和生产的发展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正确答案

时令方面的词汇“年、岁”和春秋都是从农业用语发展来的:
①《说文》:“年,谷熟也。”上古史料完全证实了这个原始意义,在最初的时候,也许“年”只是“谷”,甲骨文中的“我受年”等于说“我受禾”,但是到了周代,“年”已经是谷熟的意义了。五谷每年一熟,所以由谷熟的意义转为时令的年是很自然的。
②《说文》:“岁,木星也。”这是将后起的意义当做本义。甲骨文中有“今岁,来岁”的说法,“岁”不是表时令的年岁;一岁最初可能是指一个收获的季节,由这一意义再转到谷熟或年成的意义。“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由谷熟或年成的意义再转为时令的年岁。“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岁”在汉以后转化为年龄的意义,在口语里“年”和“岁”有了分工。
③《说文》:“秋,禾谷熟也。”“秋”和“年”的本义相近,不过后来发展为不同的两种意义,“秋”指谷熟的时期,一般谷物都是秋天收成的,所以把收成的季节叫做“秋”。
④《说文》中“春”作“萅”,解云:“推也,从日从艸,艸春时生也”,“春、推”文微对转(阴阳对转),由于春天草木出地。所以把播种的季节叫做春天,也是完全可能的。春和秋是和农业生产最有关系的两个季节。
⑤“夏”字的来源,也可能和农业有关。《说文》:“夏,中国之人也。”这未必是本义。朱骏声说“此字本宜当训大也,万物宽假之时也。”较为可取。夏天农作物长大了,这个季节就叫做“夏”,和“春、秋”正好相配。
⑥《说文》:“冬,四时尽也。从仌从夂。夂,古文终字。”这个解释相当可信,“冬”的意思只是一年最后一个季节。 最初的时候,一年只分春秋两季,而没有分出夏、冬;春秋时代才有夏、冬之分。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上古“莫”字在用法上和在意义上有什么特点?它在后来的发展情况怎样?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相”字在上古的词汇意义和语法作用怎样?它在现代口语里的应用情况怎样?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填空题查看答案

  • 为什么说“所以”在上古是个凝固的仂语形式?它在句子的仂语化中起了什么作用?它是在什么时代和怎样发展成为连词的?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形态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为什么说《诗经》是中国上古文化一部形象化的历史?它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上古的文化精神?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上古否定副词“弗”和“勿”的语法特点怎样?它们和“不”“毋”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