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2 个小题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53年夏,袁隆平结束了大学学习生活,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
1960年,中国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有次他远远地看到马路边围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边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此事深深刺激了袁隆平,他决意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
1960年30岁的袁隆平根据一些报道了解到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
1961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一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
在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与科研小组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从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34岁的袁隆平和各地的科研小组整整花了6年时间,每年两季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育种实验,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
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紧接着,他和科研小组的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近年来,袁隆平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杂交水稻推向世界,美国、日本、菲律宾、巴西、阿根廷等100多个国家纷纷引进杂交水稻。
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国际友人称颂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博士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单选题1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课题属于()。

A指令性课题

B指导性课题

C自选性课题

D委托性课题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多选题2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案例说明()。

A源于文献空白点,是科研选题方式之一

B这是“从文献的空白点选题”的范例

C袁隆平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

D环境使科学家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面积、增产水稻数量、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例分别为()。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在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的带领下,中国杂交水稻的技术创新经历了三系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超级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取得了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判断题查看答案

  • 杂交水稻这种重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是()的结果。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要在生产中利用杂交优势,必须解决杂种一代种子的生产问题。我国主要通过“三系配套法”,在水稻、油菜杂交优势利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三系配套法”主要指()。

    多选题查看答案

  • 林雅华博士认为,“治理”是一个全新的政治概念,它既不同于“统治”,也不同于“管理”。

    判断题查看答案

  • 我国农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坚实,表现为“农业信息化发展已具备基础”、“技术条件日益成熟”。

    判断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