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2)课文摘录: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此后,荷兰、英、法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争夺的行列。他们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当时,西欧国家生产力还不高,仅仅依靠正常贸易,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财富的贪欲,于是,抢掠、欺诈等成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试题开始]

正确答案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二子开店》中陈佩斯向亲友筹集资金开店的视频片段。播放完毕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市场经济中,从事商业活动需要资金。近代西欧各国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时,原始资本是从何而来的呢?在这些原始资本的运作下,世界市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通过问题来导入到本课。
二、讲授新课
(一)“海上马车夫”
教师:大家都知道自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贸易线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东岸。处在这一航线中心的荷兰和英国纷纷抓住机会,来发展本国经济。我们首先来看荷兰(教师用PPT展示荷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关图片)。同学们,能否总结一下荷兰要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哪些条件?
学生1:荷兰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学生2:荷兰拥有发达的造船业。
学生3:……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荷兰就是依靠这些有利条件,依靠政府的支持,荷兰商人不断地从其他国家手中夺取殖民据点,垄断商业贸易路线。那么,英国是如何做的呢?
(二)“日不落帝国”
教师: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初期在成果上落后于西班牙和葡萄牙,只得同西班牙进行争夺。英国在不断斗争中渐渐占据主动。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英国资产阶级逐渐掌握了政权,这对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帮助很大。当然,英国也和其他国家在殖民地问题上产生矛盾。请大家阅读教材内容,一会儿请三名同学补充下面的表格。请三名同学补充下面的表格。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教师:哪位同学可以把表格内容补充完整呢?
学生4:B处应该填“英国从荷兰手中夺取了其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
学生5:C处应该填“英国从法国手中获得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扩展了在印度的殖民范围”。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西欧国家在海外的殖民地通过正常贸易,逐渐将世界各地区联系起来,形成了初步的世界市场。除了正常贸易外,还有哪些世界市场建立的要素呢?
(三)世界市场的拓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问题“殖民扩张和掠夺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建立的”进行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探究问题,在小组分享看法之后教师归纳完善: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开始。欧洲殖民者把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对商品市场及原料产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把殖民扩张的魔爪伸向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世界市场得以进一步拓展,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相关内容以及理解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殖民扩张的影响。
影响:
①对世界而言:使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②对殖民国家而言:不仅为西欧商人带来丰厚的利润,还为西欧国家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和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殖民地而言: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造成亚非拉地区的长期落后,东西方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客观上冲击了当地落后的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
三、课堂小结
荷兰、英国等国通过开拓和抢夺海外殖民地,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积累了原始资本,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将世界各地联系起来,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建立起来。与此同时,西欧的殖民掠夺也给各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四、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绘制一幅有关“三角贸易”的图示,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
五、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多地将西欧国家进行的殖民活动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予以适当的比重展现给学生,切忌片面地强调殖民活动的负面影响,要表明在该历史阶段的情况下殖民地所付出的代价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必要的。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3题。本文见本教材P142《孔乙己》(片段) 1.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2.请为本课文设计一段导入语。 3.请根据本文特色及你自己的理解,说明本文的教学方式。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教学设计题]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1)高中化学《化学1》教科书"硝酸的性质"原文(略)。(2)高中化学《化学1》教科书的目录(略)。(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学生情况某普通高中高一(5)班共50人,男生22人,女生28人;其中有4个男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有2个女生在课堂上非常腼腆。要求:(1)简要分析教材中该内容的地位和作用。(2)写出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请说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试选择适合于课本的教学方法。(5)设计一个包含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片段。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材料。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材料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 材料三某教师设计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片段。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说明本节课教师使用了其中的哪些? (4)请对本课进行板书设计。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提供的条件设计一节25分钟的基础部分运动技能的教学片段。某高二(3)班,学生32人,教学内容为学习"二过一"战术配合。场地器材:足球16个、大标志桶8个、小标志桶12个、标志盘52.背心16件、录音机一台。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生磁”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的片段如下: 如图20.2-1所示,将一枚转动灵活的小磁针置于桌面上,在小磁针旁一条直导线,使导线与电池触接,看看电路连通瞬间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磁现象、磁场等知识。 (1)简述安培定则。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完成“电生磁”的教学设计。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看到水从浴缸中溢出从而总结出了“阿基米德定律”。材料二: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钢块在水中会下沉,而用钢铁制成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材料三:一些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浮在水面上的木块会受到浮力,而沉入水底的石块不受浮力作用。(1)简述阿基米德定律内容以及表达式。(2)根据上述材料,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用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定律。(字数不少于300字)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历史过程。(2)课文摘录: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这就是说,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试题开始]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2)课文摘录:佛教是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由中亚传入我国内地。因为佛教主张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能得到幸福,因为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所以佛教很快受到提倡和扶植。东汉明帝时,派使臣去西域求佛法,并请来两名高僧到洛阳传教,并修建了白马寺。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普通高中生物教材中“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中“神经冲动的产生与冲动”的内容,设计教学片段的具体过程。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机械能”的内容要求是: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的片段如下: 想想做做 1.观察滚摆的运动(图11.4-2甲),谈论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2.如图11.4-2乙,分析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动能、势能、功率等知识。 (1)分析皮球从手中落下又弹起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完成“机械能及其转化”的教学设计。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