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一)待胶衣初凝,手感软而不粘时,立即铺层糊制。
(二)由于树脂固化收缩,易使布纹凸起,造成表面不平滑。为此,表层除用胶衣外还可用0.06~0.1mm厚的薄布、表面毡及纸或有机纤维布做表面,还可用普通树脂加入粉末填料(由产品性能需要而定)来代替胶衣树脂。
(三)紧贴胶衣的增强材料,最好用1~2层短切纤维毡,或用0.2方格布,要注意排除气泡。
(四)制品厚度若超过7mm,可分两次成型,等放热缓慢时再继续。
(五)在糊制厚壁制品时,为防止因固化而散发大量热量时,可实行多次成型,但须在前一次成型固化前,将已固化的含蜡表面除去后方能继续。
(六)玻璃布之间的接缝应互相错开,一般搭缝宽度不小于50mm,转角、法兰、人孔等受力处,可增加布层,但布的尺寸要由小到大,棱角处一般都不搭接。
(七)增强材料的铺覆。若玻璃布作0°、45°、90°、135°、0°依铺覆或用玻璃纤维毡作增强材料,则FRP各向同性。另外,在受拉方向上要尽量使纤维连续,也可用单向纤维增强。
(八)含胶量。用方格布时,含胶量控制在50~55%,用毡时,控制在70~75%。最好逐层称布,树脂定量使用。
(九)工具设备。大致有:台称(5Kg)、磅称(500型)、药物天平(100g)、玻璃量杯(100ml、250ml各2只)、剪刀、毛刷、排笔、木制搅拌棒、铲刀、刮板(FRP制作)、搪瓷缸、提桶、红外线灯、电炉(200W)、钢锯、木榔头、铁榔头、卷尺、干湿温度计、糊制台等。如制品需热处理,可用电烘箱、烘炉、固化炉等。
(十)为了提高产品的刚度,有时在产品中埋入加强筋,但铺层须达到70%以上时方可埋入。埋入件不论是金属(聚酯中避免用铜)、木材,还是泡沫塑料,都要去油洗净,为防止位移,应稍加固定。
(十一)糊制时用力沿布的经向和纬向的一个方向赶气泡,或从中间向两头赶气泡,使布层贴紧,含胶量均匀。
(十二)遇到直角、锐角、夹角时,可填充玻璃纤维加树脂,或用聚酯1份、滑石粉1份拌成腻子,先用胶布遮掉尖角的其它部分,然后用FRP做成圆弧状刮板,将腻子刮到尖角里,未固化前揭下胶布,固化后用280#、320#、460#砂纸来打磨腻子,然后再铺层。
(十三)在垂直面上糊制时,为防止或减少流胶,可在树脂中加适量触变剂。
(十四)对于大型制品,中间不能站人,可用悬吊式脚手架,以便施工。
(十五)糊制时,可打开窗户自然通风,也可用电风扇或列车吊扇通风,特别是在大型凹型模具内,容易积聚苯乙烯气体,这是因为单位体积苯乙苯比空气约重3倍,无通风时,凹处含量可达300PPM,有通风时约为20~30PPM,因此,若不及时排除,既影响人体健康,也影响树脂固化(易发粘)。
(十六)拐角处的圆角R的限制是:内侧R>5mm,外侧R>2mm,若太小,由于玻纤的回弹,易在拐角处产生气泡。
(十七)糊制是要做到;快速、准确、密实、含胶量均匀、无气泡及表面平整,特别是在弯角处的铺布方式以及处理方法是否科学合理。要从实践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