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谈谈鲁迅如何面对生命体验中的“绝望”与“虚无”?

正确答案

当鲁迅着力于个体生命体验时,他发现一堵“高墙”将自我与外界、他人“各个分离”,而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已经简化为“求乞”和“布施”,进而他发现了“吃人”与“被吃”,最后在“他人”中他发现了“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时,他就仿佛置身于“看不见的地狱”之中。这种孤独与恐惧感将鲁迅的生命体验推向“绝望”、“虚无”的极致。
但鲁迅的思想是真正彻底的,他对这“绝望”、“虚无”的生命体验本身也投以“怀疑”的眼光,他于是提出“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命题,一面宣布自己“常觉得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同时又承认“我终于不能证实: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他正是在“绝望与希望”(以及相应的“充实与空虚”、“记得与忘却”、“正视与逃避”、真实与说谎)的矛盾、挣扎中选择着,调整着自己的生存态度与人生之路。在承认自我的有限、他人的可疑可怕与世界的残酷、荒谬的前提下,在“很确切地知道一个终点,就是‘坟’”以后,他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生存态度,选择“反抗绝望”作为从“此”(生)到彼(死)”的现实道路。对达于“绝望”的人的生存困境与命运既是正视,又是挑战,这两个方面构成了鲁迅之为鲁迅的“特色”,将他与同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的思想家既联系又区别开来。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是鲁迅散文诗的代表作,连《题辞》共24篇,写于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连载于《语丝》上。这一时期的鲁迅,正处于理想与现实、前进与彷徨、希望与绝望的矛盾之中,该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他精神探求的苦闷和心灵呼唤的声音。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请结合你的亲身体验,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请谈谈鲁迅的诗人气质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请谈谈鲁迅思维方式上与民族传统的密切关系。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请谈谈鲁迅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与俄国文学的关系。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结合事例(鲁迅与藤野先生),请你谈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请根据鲁迅少儿时期的经历谈谈他与民族文化的渊源。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谈谈“精卫填海”与“夸父逐日”的原始意蕴。你如何理解与评价神话中的精卫与夸父?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中学德育方法中的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的方法?应如何正确运用这一方法?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