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2 个小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党一直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针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简答题1

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

正确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这一点。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答案解析

先审读设问,抓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限定词。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两方面结合材料分析。
简答题2

材料二是如何体现认识论的有关原理的?

正确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要求我们立足实践。我党正是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升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对于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不断发展。
③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这要求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党根据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

答案解析

解答此题关键是审好题,从题型上看是体现类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回答,答题步骤是知识点+材料,从知识点上看知识点限定为认识论的有关原理,所以考生要明确有关键语句体现哪些认识论原理。抓住这些关键材料我党正是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升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党对于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不断发展。党根据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这些认识论道理。
考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论的有关原理。
点评:此题是学生对材料有效的哲学信息的获取、调动和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等。难易程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失分原因:一是审题不到位,二是不能清晰论证。在答哲学题目时,应该最先呈现哲学原理,然后书写该原理的方法论,最后联系材料结合哲理分析说明。这是解答哲学题普遍适用的方法。特别要重视第一部分即哲学原理的表述,该部分在一道题目的分数中占大头。
相似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将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制定方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强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将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制定方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强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将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制定方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强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共有三个重点,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对民生的重视真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二五”规划“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共有三个重点,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对民生的重视真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二五”规划“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共有三个重点,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对民生的重视真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二五”规划“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问计于民,广泛征求意见,在反复论证修改的基础上,于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是《决定》的制定时间表: 材料二:2010年某市部分规模以上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百分比情况比较(单位%) 注: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并且近五年来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2010年美国的文化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问计于民,广泛征求意见,在反复论证修改的基础上,于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是《决定》的制定时间表: 材料二:2010年某市部分规模以上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百分比情况比较(单位%) 注: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并且近五年来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2010年美国的文化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党一直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针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材料二是如何体现认识论的有关原理的?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