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原生带状分布是指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矿物组构(在矿床、矿体范围内)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在气水热液矿床中经常见到。它常常是不同矿物组合沿矿体走向、倾向作有规律的变化;也可以是围绕某一侵入体周围,一系列矿床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所以按范围可有矿床分带和矿体分带,从空间位臵则有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
①矿床(区)分带
在矿区范围内,不同类型的矿床、矿种及矿物组合在空间上分布规律。近W、Sn、Cu;远Pb、Zn、Ag。垂向上:上部-菱铁矿、菱锰矿,辉锑矿;中部-Pb、Zn、Ag硫化物;下部-黄铜矿、黑钨矿、锡石。
根据高温气液的氧化物与中温硫化物的空间关系分为:顺向、逆向分带顺向垂直分带(少见):中上部发育硫化物;中下部发育氧化物。
逆向垂直分带(常见):上部-氧化物(锡石,黑钨矿),绿柱石;中部-氧化物(锡石,黑钨矿),与硫化物共生;下部-硫化物+碳酸盐
逆向垂直分带解释:
A.单一阶段矿化为主:浓差分带,浓度大的先沉淀;或富含挥发组分(氧化物),裂隙张开之初,减压沸腾状态优先上涌。
B.多阶段矿化叠加:与多阶段构造裂隙活动有关,自上而下推移演进。上部,较早裂隙,氧化物充填;中下部,裂隙向深部发展,硫化物局限于中、下部,最后是碳酸盐类矿物。
②矿体分带
即沿矿体走向和倾向,矿物成分,矿物组构规律交代。如:铜官山(安徽)铜矿,由接触带—围岩,水平分带:含Cu磁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又如:水口山(湖南),上部,方铅矿;中部,闪锌矿;下部,黄铁矿。
影响带状分布的因素:
A.温度:原生分带上部,远岩体,中低温矿物;下部,近侵入体,高温矿物。
B.构造:构造活动多阶段-热液活动多阶段,每次活动代表一个成矿阶段。
C.围岩:岩性控制矿物组合,片岩-石英;大理岩-石英,方解石,白钨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
矿,方铅矿
D.溶液浓度和Eh值
I.浓度差:一般,上W,下Sn;若相反,则是W浓度大于Sn浓度,W较早沉淀
I.I.Eh值:上部,赤铁矿,磁铁矿,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氧化;下部,磁黄铁矿,还原。
E.金属化合物的渗透性:As>Hg>Sb,外-雄黄,中-辰砂,内辉锑矿
F.物源:成矿专属性,—定的成矿物质与一定的岩浆岩有关。
酸性岩(花岗岩)-W、Sn、Mo;中酸性岩-Cu,Pb,Zn;碱性岩-稀土带状分布的成因理论解释主要有:
①地热分带说:温度,压力下降,矿物按溶解度大小相反次序沉淀,高温矿物近岩基,低温矿物远离岩基。高温组合在下,低温组合在上。顺向、逆向分带—某些金属盐类浓度高,(使其反而)比较难溶解的盐类先沉淀。
②脉动分带说:热液沿裂隙多次上升,早期,裂隙被矿质充填,通道被堵;后期,新裂隙产生,或旧的重新张开,形成新通道,又堵塞,如此反复作用,似脉膊跳动,故称“脉动分带”。
③沉淀分带说:成矿物质从含矿溶液中先后有次序地沉淀出来决定于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和溶液物化条件。
研究热液矿床的带状分布,不仅可以了解矿床的成因,同时对指导找矿勘探,正确评价矿床及其开采利用均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又是成矿规律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